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30 23:35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原文第一段中“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选项颠倒因果;B项,由第二段可看出不是“某种程度上”而是“从根本上”;D项,“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与原文“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不一致。)
2.D(D项,“采用递进式结构”错误。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先总体提出“社会学”概念,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问题,最后在明确什么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得出“社会学”的科学定义。)
3.B(B项中的“绝大多数”和原文中的“绝大多数”限制的对象不一样。原文是说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和“剩余社会科学”。)
4.A(其一,他们的相互嘲笑和悲哀主要由此刻境遇生出。曾经胸怀壮志、愤世嫉俗的青年现在只能藏身故乡,生活落寞困顿,现实距离理想越来越远,因此感到悲哀,这悲哀里也有对现实的失望、无奈;其二,多年杳无音信并不是因为深深的误会导致。)
5.①东京初识,在同乡会争执,生出憎恶之感。②故乡重逢,饮酒谈心,逐渐相熟相知,友情渐深。③身居异乡,惊闻范爱农溺水身亡,深深哀悼、怀念,挂念其孤女孀妇。(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注意地点的变化“东京”“故乡重逢”“身居异乡”。)
6.①愚昧腐朽的社会没有给觉醒、正直、坚守理想的范爱农以生存空间;②旁观者(乡人、族人)的轻蔑、排斥、迫害、冷漠加剧了范爱农的悲剧;③范爱农的锋芒毕露、率直张扬、软弱彷徨,是造成其悲剧的内在原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D(文中指出传统村落的消失有两个原因,并没有说“根本原因是贫困”。)
8.BC(A项,材料一具体但说不上生动;D项,材料四没有结合实例;E项,没有预示美好的前景。)
9.①尊重为先,“以人为本”,尊重村民意愿及文化生态;②政府扶持,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村民基础生活质量;③提高意识,加强文化普及宣传,提高保护村落的文化自觉;④商业开发,可以适当引入民间商业基金;⑤法律规范,出台法律法规,使传统村落保护规范化。(每点1分,回答4点即可得满分。)
10. C
11.B(“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12.C(“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13.(1)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胶”“所部”各1分,大意3分)
(2)王守仁天资特别聪颖。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的见闻(“或以前读过的典籍”)。(“异敏”“绎”各1分,大意3分)
14.B E(B项,“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错,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管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过着淳朴的生活,怡然自乐。E项,“直接描写”错,这两句从渔郎的角度来写桃源的美景,是间接描写。)  
15.①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②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③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④对世事沧桑巨变的感慨。(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1)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2)渚清沙白鸟飞回(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17.B(①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应改为“一蹴而就”。③义不容辞: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应为“义无反顾”。⑤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18.D(A项,中途易辙,应改为“将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结合”。B项,成分残缺,应在“研究成果”后加上“的阅读方式”。C项,主客颠倒,应为“我们对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说《北京折叠》是非常陌生的”。)
19.C(广播语体有大众化、口语化、简明易懂等特点,C项“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折桂”“心骛八极,倚笔驰骋”是描述性的文字,形象生动,属文学语体。)
20.①虫子的活动堪称秋天的标志性物候(虫子与秋天有着不解之缘)②或催促懒妇准备寒衣③不管唱的是唐音宋韵的古声(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1)社会实践是我们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之一。(2)投身志愿者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环保行动;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调查。(理由2分,具体内容3分。言之成理、合乎实际即可。)
22.立意参考:
①直面困境,敢于担当;②艰苦奋斗,刚毅坚卓;③坚守信念,牢记使命;④以笔为旗,学术报国;⑤坚守气节,拒绝奴役;⑥文理并重,复兴中华;⑦笃实力行,不尚空言;⑧团结一心,凝神聚气;⑨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写作时,忌空泛地谈“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宏大的话题,要把这些内涵具体化,并能联系现实阐释其意义和价值。)
附文言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他。他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守仁四十下,又把他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朝廷)衡量其才能,(将他)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守仁)入宫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遭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使京兵侵犯守仁,有的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颖。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的见闻。(王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道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呢。”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