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14 22:25
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A(“提笔忘字”的原因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法用手机短信或进行电脑打字)
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文中的表述是“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
3.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的,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的;而且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的现象。)
4.C E A项“湘西”不是本文作者故乡,“翠翠的等待”不是作者的等待;B项不是城市风俗画,描绘“地方色彩”不恰当;D 项“碰巧”不是“寻找翠翠”的原因。(4分,一个2分)
5.(1)形象地说明翠翠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人都要完整。(2分)
(2)“远”是指翠翠在时间、空间上远离我们;“近”是指作者心中装着翠翠,翠翠一直陪伴着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2分)
6.《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2分)《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2分)
7. C
8. A   A选项是关于干支纪年法的,而“丙”、“戊”都属于天干,故不可能出现“丙戊”年。
9. C   C项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10.(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识、无用、怀”各1分,句意2分)
(2)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能给我诗呢?”(“揖、已而、与” 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海每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常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老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酌酒,传递就被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无偿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备办了丰盛的酒菜,等到一个道士前来,便共同饮酒。道士拿出《太乙真人》图请求写诗,我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起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谒折断了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谒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谒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嘛?”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黯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哪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追记东山之行。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相对奥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给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11.CD; 解析: C项“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这两句摹写闺中佳人的生活情景,寄寓春愁,别具特色.临,临摹字贴;戏,戏学草书。这种闲情偶寄,反映了女主人公特有的身份与情愫。娟秀的字体,书写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 是聊以自遣之举;而自拣残花,插入净瓶,则更属满腹春愁的寄托了。D项手法上使用了记叙,表达的情感就较为含蓄曲折。
12.《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3分)
《鹧鸪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百无聊赖之情。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3分)
13.默写:
14. C 15.D 16.D 17.A 18.C 19.C
20.B
①罪不容诛:意思是指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
②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
③相形见绌:意思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与“显得”重复。
④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得意和傲慢的样子。(贬义)
⑤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⑥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21.D(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使用恰当。A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是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的。而此句是指听话人听不懂,因此不能使用“不知所云”这一成语。B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选项只是说“立下宏大志向”,此处不合语境。C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望文生义)
22.D
A.语义重复。“诸”包含“于”的意思。
B.成分残缺。“针对”缺少宾语,在“步步攀升”后加上“的情况”。
C. 搭配不当。“人员”不能“提高”。
23.答案B(A.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农民工阶层”前加“对”。C.语序不当,“建设、规划、管理”改为“规划、建设、管理”。D.中途易辙,“洪荒少女傅园慧”放到介词“在”后。)
24. D(A“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B“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内人”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用在此地不当。)
25.B
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意为任意编造的、没有根据、或不甚可靠的话语。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保留。
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
26.答案:②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 ③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一点2分,共4分)
27. (1).虽然该产品价格逐渐上涨,但销量却逐渐增多,收入逐渐增长。(3分)
(2).因为价格提高较多,产品销售量会有所减少,但收入会大大提高。(3分)
28.作文: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