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08 11:1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诗歌需要有广大的受众作基础,相继涌现出的下里巴人式诗作是诗歌发展的沃土,为出现阳春白雪之佳作提供了提升的平台和跳板。
②以各种原因为借口而故步自封,爱惜羽毛,文化只能日渐衰落;唯有敞开胸襟,接受各层次的文化智慧,文化才能得以继承与发展。
③“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④虽然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经济领域里的专家指出,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依然间不容发。
⑤无论在北京音乐厅还是瑞典皇家歌剧院,那钢琴演奏出来的激越雄浑、清脆婉约、可歌可泣的乐曲,都萦绕于我的脑海,久久不去。
⑥20世纪80年代前,安微合肥市的“篾匠一条街”曾名噪一时,时过境迁,如今昔日热闹的篾匠街已经沉寂,只有两家篾编店尚在经营。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B.中药产业链条分为种植养殖、流通贮存、加工炮制、处方使用四大环节,横跨三大产业,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体系极为复杂。
C.北京公安局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体系,使北京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率同比下降一倍。
D.中俄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合作,扩大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话语权得以增强,改变了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的现有格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朋友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前来拜访的老同学说:“在这客厅挂一幅油画,一定会蓬荜生辉。”
B.在展览现场,他对这位画坛名家的新作点评道:“这真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信笔涂鸦,便自有妙处。”
C.昨日,河南洛阳市召集基层群众代表,由群众代表对我市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垂询。
D.外国语学院博导张先生给研究生助教留言道:“兹有要事面谈,周六下午三点请拨冗来寒舍一叙为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是什么外在因素促使早期灵长类进化出了特殊的性征,即它们带手指的前肢。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答案:  ①  。开花植物进化出更大、更鲜美的果实,  ②  ;而作为回报,这些灵长类动物频繁地为植物传花授粉——它们吞食植物果实后,将种子四处播撒,使得这些植物非但没有灭绝,  ③  ,甚至衍生出了新种。就这样,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了可以抓握的手。
21.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神州晚报》拟举办以“追忆缅杯”为主题的清明节征文活动。请拟写一则征文启事。要求:只写正文,内容得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17.B(①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②爱惜羽毛:比喻洁身自好,爱惜自己的声誉。感情色彩不当,也不合句意。③掷地有声:形容文辞优美,声韵铿锵。也形容人的文章或话语气势豪迈,坚定有力。④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不符合句意。可改为“迫在眉睫”。⑤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不合句意。可改为“如泣如诉”。⑥名噪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响,广为人知)
18.B(A搭配不当。“创新活动”与“提升”不搭配。C不合逻辑。“下降一倍”不合事理。D句式杂糅。把“扩大了”改为“使”,或删去“得以增强”)
19.D(A项“蓬荜生辉”是谦辞,是说别人的光临或别人的东西给自己的居室带来光彩,多用于他人来访或对他人题赠诗歌字画等表示感谢。B项“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含贬义,也常用作自谦,不能用来夸赞别人。C项“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20.①与开花植物有关
②吸引灵长类动物来吃
③反而大量繁殖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
清明节是我们怀念亲人、凭吊先辈的“感恩节”。对逝者的感恩与怀念,最终凝聚成生者追求幸福的动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神州晚报》举办清明节征文活动,为读者们搭建一个追忆缅怀的平台,欢迎踊跃投稿。(写明清明节的背景,紧扣“追忆缅怀”的主题,内容、语言、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一箱硬币”突然出现在广州、成都、沈阳、合肥、郑州、重庆、南昌等城市,旁边有块告示牌:“如你急需用钱,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多地的测试结果极其相似:几乎没有人突破最多只能拿5个硬币的规则。有人拿硬币,也有人投硬币,在个别城市,盒子里的硬币最终比原先还多了。据了解,这是一场策划好的、带公益性质的街头测试。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一箱硬币”考验人心之质地。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立意:①取予之间也可窥见公德心之高下,硬币自取可以检测公民的诚信与爱心以及规则意识;②硬币自取测试未必就能裁量公民社会道德之高下;③自觉守规,社会方能和谐发展;④共享硬币,是共享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惠互助观念的体现;⑤“硬币箱”式善念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应该延续;⑥“人之初,性本善”,“硬币箱”活动折射出大众内心普遍共有的爱心,应采取周密的组织与制度使之常态化,为营造和谐风气助力;等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