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31 22:53
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D(A项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空间的是摄影者的抓拍,B项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C项“真实展现·······文化传统”不当。)
2.C(倒数第二段没有采用类比论证。)
3.C(京剧摄影家并不需要学习京剧刚柔相济的表演美)
4. D
5. CD(选对一个2分,选对二个5分)
6. 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2分)
   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2分)
7.A(B项,主要是因为他根本不想打猎物;C项,没有提供“社会背景”;D项,没有“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8.①打破了平铺直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②为后面的摄影情节作铺垫。(2分)
9.①在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照片《深情》结尾,出人意料,照应标题,安排巧妙;②在情感表现上,深情地呈现出猎人与猎物由于爱而达成的一种和谐;③在思想内容上,把一个平凡的“狩猎”事件,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
10、D
11、A “国是”专指国家大事、国策、规划等重大事物,有政策法规等含义,比 “国事”的范围更窄。
12、C 应为“任职眉州”的作为
13、(1)韩侂胄当权,策划用开拓边疆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全国上下都忧虑惊骇,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用事”“谋”“自固”各1分,大意2分)
(2)魏了翁生命垂危,再一次上疏。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穿戴整齐和他们相互问答,当他再谈到蜀兵的乱事,额头还皱了许久。(“革”“ 衣冠”“ 蹙额” 各1分,大意2分)
14.BC(B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C不同,本诗没有“以声类声”的手法,《李凭箜篌引》有,如《李》中“昆山玉碎凤凰叫”)
15.(1)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
(2)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以景结情,余音袅袅——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16、(1)杜鹃啼血猿哀鸣(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7【答案】A
【解析】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如水投石: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此题望文生义。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闲云野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选项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似是而非。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选项褒贬误用。
1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规避、观测”调整为“观测、规避”。 B搭配不当,“加快”和“覆盖”搭配不当;C结构混乱,去掉“被”。
19.D(A “遂” 改为“就”B书面语有错C尊容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尊贵的容貌﹐特指佛像﹑神像。也称他人的容貌(常含讽刺意味)。
20.①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 ②那些不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
21、(示例)我来到英国 仿佛听到狄更斯借大卫讲述自己从童年的不幸走向伟大作家的经历 我来到法国 仿佛听到雨果在圣母院讲述美与丑的传奇学!
22、立意参考:材料由两则言论组成,材料的共同点是表面上阐述的是自身经历的重要性,而实际上强调的是体验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辨证地看待人生经历与生命质量的问题。
【参考译文】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几岁时就跟着几个哥哥进学堂,俨然像成年人一样。稍微大一点,特别聪明颖悟远超常人,每天诵读千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时,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有韩愈的遗风。庆元五年,魏了翁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他尽心尽力地工作。开禧元年,他被征召考试进入学士院。当时韩侂胄当权,策划用开拓边疆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全国上下都忧虑惊骇,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魏了翁却在对策中说:“我们国家现在纲纪还没有建立,国家的大政又没确定,社会风气是苟且偷安,边防废弛,财用耗竭凋敝,人才衰落,人们走在路上都纷纷议论,都说将有大举北伐的行动,人心动荡不安,忧惧和疑虑交织在心中。金国的土地广阔,势力强盛,不可能一下子把它消灭掉,再找找我们自己身上,也看不到可以用来战胜敌人的实力。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赶紧在内部整顿自己,暂时放弃对外的战争,如果不这样,把全国所有的人力财力都试着孤注一掷,国家的存亡都取决于这一次行动,万万不可轻视啊。”他的策论一出来,大家都非常惊骇。第二年,他以双亲年老请求补任外官,就去嘉定当知府。不久,他遭父丧,就辞去官职,一心守丧,在白鹤山下盖了房子,开门讲学,把他从辅广和季燔处学到的学问传授给学生,四方的士子都争着背负书箱来跟从他学习。后来魏了翁被朝廷差遣任汉州知州。汉州一向被认为复杂难治,魏了翁治理汉州从教化好风俗入手。他首先免除了长久积累的拖欠了的二十多万的税款,又废除了妨碍卖酒的苛税,并严禁人们在婚姻问题上互相攻击揭发;同时写文告晓谕老百姓,要他们以人伦为重,停止争讼,经过教化,韩州的老百姓都能够严格遵守这些教化的条文,不敢违纪。后来让他担任眉州知州。眉州是虽然文物之乡,但它的风俗是百姓对法令非常熟悉,常用官吏的短处来胁迫他们,所以被称为难治。当眉州人听说魏了翁来做官,就争着以各种事情考验他。魏了翁到眉州后尊重礼待德高望重的老人,选拔品德优秀并且有才能的人,每月初一、十五还探视学宫,并且亲自为学生讲课,对他们加以诱导、鼓励、指点、教授。他又举行乡饮酒礼来敦促教化,并增加荐举士子的人数来振兴文风。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知道的没有不做的。这样,每周的舆论只剩下大大的叹服,风俗为之一变,治理的政绩远近闻名。嘉熙元年,他又被改任为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他屡次上疏,请求退休,诏令都不允许。后来他生命垂危,再一次上疏。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穿戴整齐和他们相互问答,当他谈到蜀兵的事,额头还皱了许久。最后他口授了奏章,不一会儿就拱手而逝。
他的遗表让皇上知道后,皇帝非常震惊十分哀悼,停止上朝,感叹有用才不尽的遗憾。下诏追赠魏了翁为太师,谥号“文靖”。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