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23 21:58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选择题9分,翻译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
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独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讨贼,尽出之他所。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等出没鄱阳湖,燧与副使许逵谋捕之。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明年,宸濠胁镇巡官奏其孝行。朝议方降旨责燧等,会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诏重臣宣谕,宸濠闻,遂决计反。
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谢,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众相顾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扈驾”燧大怒曰:“汝当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明年,守臣上其事于朝,未报。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与逵并祀南昌,赐祠名旌忠。
(节选自《明史·列传·忠义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独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B. 独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C. 独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D. 独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殿试第一名称作“状元”或者“殿元”“鼎元”。
B. 江西,即江左。根据方位,古人通常把江西称作“江左”,把江东称作“江右”,把江南称作“江表”。
C. 乙亥,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日法,古人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说法,并以此纪年、月、日、时,文中为纪日。
D. 扈驾,专用术语,“扈”意为随从、扈从,“扈驾”意为跟随官 府的车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孙燧临危不惧。宁王送他枣梨姜芥示意时,他选择了拒绝。后又在宁王谋反时,大骂宁王,并最终遇害。
B. 孙燧临危受命,在大家都不愿去江西做官时,孙燧接受了这一安排,并且通过修筑城防、打击盗匪、上书揭发等多种形 式与宁王斗争。
C. 在追捕逆贼凌十一等人的过程中,孙燧发现了他们与宁王勾结,于是多次上奏朝廷揭发宁王,却因 朝廷的不够重视,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 孙燧在处理宁王事件上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燧没有听从副使许逵先发制人的建议,最终在与宁王的斗争中失败被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
(2)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 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           。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3)庄子点明小与大是有区别的,他的观点是:                  ,                   
第II卷   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考虑到如今昂贵的大学学费,人们最好希望找个物有所值的学校。作为衡量标准之一,看一下一所学校历史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有裨益。
②据说写过《悯农》诗的李绅,随着官职的提升开始“渐次豪奢”,他常常呼朋引类,大摆酒宴,一盘鸡舌竟耗费活鸡300多只。
③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城市文明的涵养,也要久久为功。现实中,也有城市创文不在平时而在“评时”的怪象,验收来了焕然一新,评比完了退回起点。
④当下,很多明星都怕述而不作而被历史忘记,所以不管会不会写,都纷纷发表自己的个人作品,一时间娱乐圈仿佛人人都成了作家。
⑤这一次大赛所聘请的该市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业团体的专家,都是巧言令色的高手,他们的点评制造了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⑥把蚊子当宠物养,可以给丽江这家客栈“最有爱心奖”。不过都说“物以类聚”,蚊子是吸人血的,可见这家客栈也好不到哪儿去。对黑心客栈,只有一个字:打!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
B.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修复,被游客损坏的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基本恢复原貌,即将再次与公众见面。
C.走进正门,循着一条羊肠小径拾级而上,一块镜面白石出现在眼前,上面苍劲有力地写着“曲径通幽处”五个大字。
D.1908年,12岁的傅斯年独自到天津求学,寄居在著名实业家英敛之家中,并且与他父亲同龄的英敛之结为忘 年交。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爷爷不识字,却有大智慧。邻居家的梨树靠近我家菜地,挡了不少阳光,使得我家菜地有些减产,而爷爷从来没有怨言。邻居过意不去,每年梨子熟了就摘最大的梨子送到我家,还顺手帮我家菜地施肥、捉虫。因此,我家菜地的收成总体上并没减少。爷爷便以此为例,告诫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宽以待人,必有后福  B.让人是不会吃亏的
C.以德报怨,方为君子  D.以德报怨,是为自己造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    ①       。尽管超过半数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当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      ②       。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新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播满堂红。董卿认为文化类的节目很难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他们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高”是来自文学品质,     ③      ,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2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 布。根据下图,请简明、有条理地表达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中高二年级的小莉、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