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18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19 20:04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A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一段:“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由儒、释、道三家构成”说法不当。B曲解文意,根据第二段“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可知“是中国人能够达到的人格”说法不当。D偷换概念,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可知选项内容颠倒。
2.B 以儒家思想为论据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可知作者还以道家思想作为论据。
3.D 说法片面且偷换对象。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是“和”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说法不当,应该是“和平、包容、尊重、和谐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 D    A“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错,他是“著名的文物鉴定家”。B“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的厨艺高超”错,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人文积淀与技艺之间的紧密联系。C“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因果关系不成立,“习均只好身兼数职“错,这是阳欣的猜测。
5.①业务精湛。是著名的文物鉴定家。②有生活情调。厨艺高超,会书法等等。
③善于观察(洞察力强)。能看出习均老实厚道;从习均的穿扮和饭馆的环境猜测出生意的冷清。④乐于助人。热情地教做菜,帮助习均推介等(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①展开故事情节。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则围绕“鉴宝”展开。阳欣受县博物馆之邀因鉴宝而来,在鉴宝结束后而去;其间机缘巧合结识习均,发现习均身上宝贵品质并热情相助。
②凸显人物形象。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际上“鉴宝”暗喻“鉴人”,以“鉴宝”为题,凸显阳欣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既能“鉴宝”又能“鉴人”的形象特点。
③深化小说主旨。借“鉴宝”引发读者的认识与思考,发生在鉴宝专家与市井百姓之间的故事温暖感人,小说蕴含着对阳欣的赞赏,同时也呼唤人与人之间建立朴素而美好的情感。
(从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旨三方面考虑,每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3分)C(原文中“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必由之路”)
8.(5分)A、C (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B项材料二不是主要阐述这个问题,主要是阐述丰富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如何设计;D项强加因果;E项“不但要加强互联互通,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而且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这两点前后颠倒,也不是递进关系。)
9.(4分)①从思想认识方面:要认识到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②从课程安排方面:研学旅行应基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或者“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应性。”)(1分)
③从出发准备方面:学生要审视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教师要有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1分)
④从选择载体(基地)方面:选择好载体去实现研学旅行的内涵目标(1分)。(或者答“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加强互联互通,形成运营体系”(答出三点就给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 D(参考断句: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11. C(节度使是汉代开始设立错,应该是唐代开始设立;“管理地方军事事务”错,应是“管理地方军政事务”)
12. C(“杀掉杜兼”错。皇帝下密诏让杜佑杀李藩)
13.(10分)
(1). 张建封病情危重,杜兼急忙赶到府中,暗中有所企图。李藩与同僚去探望建封。(5分)(得分点:革、阴、同列、省,各1分;句意1分)
(2). (德宗)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等召见他时,看他的仪容长相说:“这怎么会是做坏事的人呢?”于是任命他做秘书郎。(5分)(得分点:亟、赴阙、及、除,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 BC  B项,“与战士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C项,“自言虏畏不敢犯”是自以为是,盲目轻敌;“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不妥。(答对一项给3分,2项5分)
15. ①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2分)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1分)
示例②对比(1分)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在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展开分析2分)
示例②刻画人物,揭示矛盾(1分)对将军,写其言,述其行,绘声绘色,刻画出一个不恤国事、寻欢作乐的丑陋形象。写“血战人”,则抓住“无钱得合金疮药”,不仅写尽了戍边兵士之苦,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将军的“乐”是建筑在兵士的“苦”之上的本质,暗示当时官兵之间矛盾的尖锐。(展开分析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解析:每句1分,添字、漏字、错字、别字均扣1分,共5分。
(1).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 B
①使用正确。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②使用错误。如汤沃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③使用错误。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 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④使用正确。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扬扬:飘荡的样子。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⑤使用错误。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用于双方,不能用于多方。
⑥使用正确。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灭,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18.答案C
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氛围”。B项,两面对一面,在引导前“能否”,去掉后面的“能够”D项,语序不当,应调为“收集、使用、加工”
19.答案B
A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B项,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C项,“抛砖引玉”,自谦之词,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D项,“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
20.答案:① 那我为何要强迫它呢 (注意:人称用字和后面的“?”)  
② 那块荒废的土地上长满了灌木(注意:上下文的提示)
③ 如果当初我强迫这块地长庄稼(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每空2分,注意字数)
21.结论一:喂饲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鸡产蛋量大大低于喂饲普通玉米和有机玉米的实验鸡的产蛋量;
结论二:转基因饲料影响动物生殖系统。(写出一条结论3分,两条5分。)
分析: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对鸡的调查情况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饲料种类” “产蛋数量”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由图表中的饲料种类和产蛋量对应关系,很快就能得出“这喂饲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鸡产蛋量大大低于喂饲普通玉米和有机玉米的实验鸡的产蛋量”这一结论,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难的是另一条结论从何而来呢?只要细看一下图表,其中有“转基因玉米”这与新闻媒体中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相吻合,这就涉及转基因食品对食用者有无伤害的问题,另一条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并且此题还要注意到题干中的限制性要求“不得出现任何数字”。
22.【立意分析】作文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型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读懂材料所蕴含的意思及题目提出的要求。材料要求针对关于高校花心思创新录取通知书的样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参考立意:1.赞同高校创新录取通知书的样式。创新录取通知书样式给了学生人生一份沉甸甸的仪式感,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拉近学子和大学的距离。此举有创新,尊重学生,有人文关怀,传递了大学自己的精神个性,理应点赞。
2.不赞同高校录取通知单搞花样。考生在通知书寄达前已经可以在网上查到录取结果,这个通知单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惊喜。通知书的花样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有“作秀”成分,并不能代替考生对大学真实和迫切的需求。
3.也可辩证看待高校创新录取通知书此举。一方面此举有创新,尊重学生,有人文关怀,传递了大学自己的精神个性;另一方面也要更切实地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在做好“面子”的同时,更注重“里子”的提升。

附:译文
李藩,字叔翰。李藩少年时性情淡泊讲求节操,容仪文雅,爱好学习。父亲去世了,家里富足,而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张建封征用他为从事。杜兼任濠州刺史,带有节度使职衔,张建封病情危重,杜兼急忙赶到府中,暗中有所企图。李藩与同僚探望建封时,出来哭着对杜兼说:“仆射公忽然病重如此,你应该在州中镇守,现在放弃本州的事务来这里,想要做什么?应该立即离开!否则,我一定会上奏皇上。”杜兼仓促间惊惧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于是径直回去了。建封死后,杜兼悔恨自己企图没有得逞,非常怨恨李藩,就上奏诬告他在建封死时摇动军心。德宗大怒,暗中下诏让杜佑杀了他。杜佑一向器重李藩,于是拿出诏书给他看,李藩看后,不动声色。杜佑说:“切勿说出口,我已经秘密为你辩解,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为你担保了。”德宗看到杜佑的辩解,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等召见他时,看他的仪容长相说:“这怎么会是做坏事的人呢?”于是任命他做秘书郎。
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大概因为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家怎能不富足?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风俗日渐奢侈,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家又怎能富足?”皇帝说:“我诚心诚意力行节俭。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了“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