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A A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文章主旨。B项和C项各从一个方面分析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概括不全面,D项没有提及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2、B “也应成为……的准则”错,原文第三段末是“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3、C “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错,孔子、孟子和朱熹的思想都是爱物的思想。 4、B “主要是借此表达了对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者的不满”有夸大之嫌。 5、〔5分)①尽职尽责、不辞劳苦,为了学校弄出好的文艺节目亲自去城里请老师并把音乐家扛回学校。(1分)②感情细腻、善于识人。在桥洞下听到音乐家唱的歌后泪流满面,并坚信他是排练节目的老师的最佳人选。(2分)③热爱学校,热爱孩子。通过推迟给老师们发工资来给孩子买新校服,为孩子们不能参加演出而难过。(2分) 6、〔6分)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吟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7、D A项“造成了危机”错,材料一二都没有这样的认为。B项因果推理有误,且“并不是很严重”缺少依据。C项“其新闻价值有限”错。 8、DE (A项“应景”之说不能成立, B项“不够专业”评价不当。C项“利益倾向”错,应是观点倾向。)(答对一项给3分,两项给5分) 9、(4分)示例:①阅读形式取决于个人的阅读习惯和现实条件,没有优劣之分。②不同的阅读 形式都必然有利有弊,过于强调某种阅读形式都可能是不恰当的。③与其关注阅读形式,不如关注阅读内容,因为对比于阅读形式,阅读内容更能对—个人起到重要的影响。(任答两点给4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0.A(“有终驰报至”结构完整,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C;“千级”为“斩首”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选择A。) 11.B(“每位皇帝只有—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C(“严苛执法”于文无据。) 13.(1)正赶上皇帝下诏选拔有功劳的朝廷大臣,大名府就把李继昌的名字上报(或:让他的名字使皇帝听闻)。(“会”、定语后置、“以”、“闻”各1分,句意1分) (2)继昌进城后,严格告诫部下,所以没有滋扰百姓的。将俘获的妇女儿童安置在空的寺院(官府)中,等事态平稳后放他们回家。(“戒”、“获”、补全省略“置(于)”、“俟”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继昌字世长。起初,李崇矩与宋太袓在同—官署亲密友善,每逢太祖生曰,必定派遣李继昌奉献礼物祝寿。曾给他软弓轻箭,教他射箭。建隆叁年,因庇荫补爲西头供奉官。太祖想要选他作女婿,李崇矩谦让不敢当,李继昌也自己説不愿意。李崇矩急忙爲李继昌订婚,太祖听到此事,很不高兴。 开宝五年,李继昌在同一天提升爲如京副使。入朝爲右班殿直、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年赋税收入增加赢余。下诏选择朝廷大臣中有功劳的人,府中把他的名字上报。 至道二年,蜀地贼寇平定,余党聚集,授为酉直作坊使、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很快改为兵马钤辖。贼军首领喻雷烧,长期成爲百姓的祸患,把金带送给李继昌,李继昌假装收下,贼军没有设防,因而袭击消灭他们。 咸平三年,王均在蜀地叛乱,与雷有终、上官正、石普一同受诏进军讨伐,在城西门立营寨。贼军忽然打开城门假装逃走,雷有终等人各率所辖人马直接入城,李继昌发觉,急忙制止,他们没有听从,因而独自返回营寨。贼军果然关闭城门出动伏兵,官军全军覆没,雷有终等人仅仅自身得免于难。李继昌按兵不动,部下将校听到城中作战的声音,哭着请求撤煺。李继昌説:“我的官位最低,应当等候主帅的命令。”当天晚上,雷有终派人快马送来文书,调李继昌驻兵雁桥门。三月,攻克弥牟寨,斩首千级,缴获大批武器,进逼鱼桥门,王均逃走。李继昌入城,严格告诫部下,没有人骚扰百姓。俘获妇女儿童安置在空的寺院中,等事态平稳后放他们回家。李继昌迅速率军追击贼军到资州,听到王均被斩首才返回。 大中祥符元年,升官级为东上閤门使。不久因眼病请求返回京城。稍稍痊愈,命令枢密院传旨,即将实任爲刺史,再次出任延宏。李继昌因病上表请求退休。不久,改爲右骁卫大将军。其子李遵勗,娶万寿长公主。天禧初年,公主生日,邀请李继昌到家中,迎接礼拜祝寿。皇帝得知此事,偷偷用袭衣、金带、器币、珍奇果品、美味菜肴赏赐他。二年冬,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李继昌性情谨慎敦厚,士大夫乐于同他交往。治理崇尚宽厚,所到之处百姓都怀念他。任峡路时,与上官正共事。上官正残忍好杀,曾经有县吏护送粮草,路远超过期限,上官正下令把他斩首,李继昌慢慢爲他开脱得到宽恕。有郑伸其人,早死,他的母亲贫穷飢饿,曾经到李继昌那里乞讨,家人争着上前辱駡驱赶。李继昌召她相见,给与白银一百两,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14.CE(C项,“且看”中的“且”是姑且、暂且的意思,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的举动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留的悲哀,不能说尽情行乐。E项,刘诗中“寻常百姓家”的景象,不同于杜诗中的江上小堂和苑边高冢因无人居住和照管而变得荒凉破败的景象。 15、〔6分)诗中的“物理”既有自然界美好事物、美好生命的盛衰荣枯,也有家国盛衰人事兴旺的无常。(2分)尾联表面上是写诗人的感想;世间万物盛衰无常、得失难料,既然无法实现理想,何必留恋官位荣华,索性抛开世俗功名的束缚,自在行乐。(2分)而实际上,旷达之语的背后潜藏的还有诗人有志难申、报国无门的悲哀。(2分) 16、〔5分)(每空1分)(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侧身西望长咨嗟。 17、A ①名不见经传:名字在古籍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使用正确。②光风霁月,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用于比喻襟怀坦白,心胸开阔的高尚品德。使用正确。③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感情色彩不当。④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⑤皓首穷经:指钻研儒家经典到老。也泛指勤奋苦读一生。使用正确。⑥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远,形容高低悬殊。此处用来说风格不同不适合。 18、B(A项,偷换主语。“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的主语应该是“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络科技新成果。”C项,成分残缺。可在“自觉”前面加上“让他们”。D项,句式杂糅。可将“因为”删去。) 19、A(B项“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府上”改为“家中”。C项家弟”改为“舍弟”。D项“可望”改为“有望”,因为“可望”谐音“渴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20、〔6分)①对话可以解决分歧(或“对话是成本最低的博弈”)(2分)②理性对话足以解决冲突问题〔2分)③语言的博弈无法代替行动的较量(2分)。 回答问题,要注生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①处,前文表述的是现代人想通过理性对话解决分歧,后文写对话的本质,由此判断横线处的内容应该与对话能够解决分歧有关;② 处,前文是“在理论上说,假如”,后文写对话在解巧冲突问题上的重要作用,由此判断②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理性对话足以解决冲突问题”;③处,从前文的“不过,语言博弈代替行为博弈的有效性一直都只是一个良好愿望”和后文的“对话只能解决一些无足轻重的分岐”分析,③ 处主要探讨的是语言博弈不能代替行动较量的问题。 21、〔5分〕示例: ②社会稳定下来,老百姓也不一定就能有满满的幸福感。(2分) ③老百姓的满满幸福感也不是必然能让国家富强起来。(3分) 22、〔60分) 【立意与结构】本题为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围绕着“工匠精神”展开,可从以下角度立意:“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赞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业绩劳动者;弘扬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其他符合材料主旨的立意,能自圆其说,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