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做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②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 ③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孙杨曾因误服禁药被禁赛,在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霍顿借此骂孙杨为“骗子”,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 ④新闻评论也好,学术文章也好,写作时都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要准确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⑤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⑥新规划的311国道将经过襄城县多个村庄,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认真做好沿途的土地征用和住宅拆迁工作。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②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的很重,此处“遍体”与“浑身”重复。 ③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④繁文缛节:指繁琐的仪式和礼节,该句把“繁文缛节”理解为语言繁琐、啰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⑤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⑥求田问舍:比喻只知谋置产业,胸无大志。这里误解了成语意思。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研究。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 B. 作为有着近50年左右工艺经验的老匠人,张应花了几十年时间和十几万资金完成了中国古版画木刻艺术集《成都·龙池坊》。 C. 有的小区为业主在楼道、走廊、车库等公共空间安装摄像头,可是,公共空间不是自家的“后花园”,这种做法难免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D. 总的来说,一款电饭煲是否好用,外型美观、操作简便和做饭好吃都是标准,无论是上千过万元的智能电饭煲还是几十块的传统电饭锅都得遵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成分残缺,“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缺宾语,应该在其后加“的能力”;B项,语意重复,把“近五十年左右”中的“近”或者“左右”去掉一个;D项,两面对一面,前半句是“能否好用”,后半句“外形美观,操作简便,做饭好吃”是好用的标准。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15.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自己“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 B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C项“指点”“不吝赐教”是敬辞,不应该从自己嘴里说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 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书卷气,①___ ,还要善读书。唐代皮日休认为,书籍“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所谓善读、善服,包括许多内容,②___,即读旨端正、选读好书、方法得当。读书具备了这三点,方能长智怡情,提高气质。读书妙诀有千条万条,③__。把握了“通”的原则,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答案】 (1). 但要爱读书 (2). 其中主要有三点 (3). 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字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善读书”,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这三点”第③空注意后文“把握了‘通’的原则”。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爱读书”“三点”“通”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17. 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然后完成问题。 暑假作业:河南省安阳市16/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注:图中文字为“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1)请根据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给“习惯”下个定义。(不超过40字) 。 (2)用一句话揭示图画的给人的人生启示(不超过20字)。 【答案】(1)不良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对人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力量)。 (2)我们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或养成坏习惯懊恼终生。) 【解析】【试题分析】画面的主题部分正好解释“习惯”的主体内容——逐渐养成,对人有很大负面作用,另外,形成以后不能一时控制和改变。而第二问的启示,倒是很简单的,注意启示的答题格式,一般是“我们应该XX,不要XX”本题第二问难度较小,第一问一般同学都会脱离图画,这是本题的大忌。另外,字数限制也很重要。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漫画题的思路一般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审读画面,找出问题,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分析出漫画反映了或者讽刺、揭露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找到出题意图,弄明白考查了什么知识点。审读漫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此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②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第二步:分析问题,合理想象,以便丰富画面信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以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若是揭示社会现象题,还要辩证地看问题,分析出这种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社会的有利影响或负面影响,我们应如何评价这种社会现象等。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是让我们明辨是非曲直,是让我们从社会现象中找到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做法,从而提高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联想探究的方法是:由果推因,由表及里,由画面到生活。第四步:得出结论,看清要求,准确表达。这一步往往要联系自身或生活实际,才能得出结论,如得出正确的做法、正确的观点等,而后根据题目要求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准确回答。如表明个人见解、认识,以及所持的态度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