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5-27 22:22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感讽五首【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①,披书案将朽。
①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
19.赏析诗歌最后“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两句。
20.一般的讽喻诗,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发感慨,然而这一首却比较奇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9.最后两句运用典故,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倾吐了诗人虽有满腹雄心壮志,却不为世用的愤懑之情。   
20.本诗着力写景,渲染环境气氛,通过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人笔下的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枯瘦冷涩。把这些色调极不协调的景物放在一起,显得既生硬,又瑰丽,既芜杂(相互矛盾),又鲜明(彼此辉映),从而产生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它生动地再现了特定时间(秋夜)、特定地点(昌谷)的景色,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李贺对自己的家乡昌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他日夜攻读,希图见用于时,却不料竟象张仲蔚那样潦倒终生,不为世用。这使他深感忧伤怨愤。诗歌运用对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赏析诗歌句子的能力。鉴赏角度有:内容情感、精彩语句、技巧手法、结构层次等。结束二句写人事。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显然,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点睛: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本题中的两句主要是运用典故,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
李贺对自己的家乡昌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他日夜攻读,希图见用于时,却不料竟象张仲蔚那样潦倒终生,不为世用。这怎不使他深感忧伤怨愤!诗歌运用对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前人评论李贺的歌诗,往往只看到它“奇诡”的一面,其实,奇诡而又妥帖,变幻莫测而又能尽情尽意,才是它真正的特色。李贺歌诗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
传统文化经典解读(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则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此圣王之法也。
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节葬》
21.墨子对于丧葬的观点是___________,联系所学,说说孔子的丧葬观。
22.你觉得造成两人丧葬观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21.节丧薄葬    久丧厚葬(守丧三年)   
22.孔子提倡周礼,久丧厚葬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孝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宗法制度下的伦理思想,根本出发点是维护阶级统治。墨子以平民出身,认为久丧厚葬是一种奢侈浪费,不利于社会发展。
参考翻译:所以古代圣王制定埋葬的原则,即是:棺木三寸厚,足以让尸体在里面腐烂就行;衣衾三件,足以掩盖可怕的尸形就 行。及至下葬,下面不掘到泉水深处,上面不使腐臭散发,坟地宽广三尺,就够了。死者既已埋葬,生人不当久哭,而应赶快就业,人人各尽所能,用以交相得利。这就是圣王的法则。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君子,内心确实想行仁义,追求做上士,上想要符合圣王之道,下想要符合国家百姓之利,所以就应当对以节葬来行政的道理,不可不加以考察。”就是这个道理。
【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微子》))
(2)________________,内屋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江南忆,最忆是杭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答案】    (1).往者不可谏      (2).来者犹可追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茕茕独立    (5).疏林不做美    (6).淡烟暮霭相遮蔽    (7).百步九折萦岩峦    (8).以手抚膺坐长叹    (9).山寺月中寻桂子    (10).郡亭枕上看潮头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谏”“期”“茕茕”“萦”“膺”。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河南话,引起网友热议。2月7日,西安一河南籍律师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演员,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
有人认为这是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伤害了河南民众的情感,也影响了社会和谐。对于这类现象,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也有人认为西安这位律师因为一个小品中骗子讲了几句方言,就将电视台和编剧及演员告上法庭,实在是小题大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 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次作文要围绕“西安律师因为一个小品中骗子讲了几句方言,就将电视台和编剧及演员告上法庭”这件事展开,对西安律师因为一个小品中骗子讲了几句方言,就将电视台和编剧及演员告上法庭一事,可以从材料的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也可以有另外的看法。
一、支持律师的做法:是地域歧视,伤害了河南民众的情感,也影响了社会和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