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5-27 08:28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之论难,颖达为最。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已之虽有,其状若无;已之虽实,其容叵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深善其对。六年,累除国子司业。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风意。更广夫讽之道,学者称之。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十四年,太宗幸国学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范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B.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C.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D.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B. 国子指国子监,又称国子寺,在隋唐时期,既是中央最高学府,又是国家的教育主管机构。
C. 庶人,本指平民,有时也能指太子,如李承乾即当时储君,贵为太子,又被称为庶人承乾。
D. 释奠,即释奠礼,国子祭酒率领师生陈设乐舞呈献牲酒拜祭孔子,以示对先圣的崇敬之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颖达聪慧好学,多才多能。他幼年就能日诵千余字,长大以后,对五经甚为熟悉,而且还精通算术和历法,也懂得作文的方法;尽管如此,还能向同郡前辈虚心求教。
B. 孔颖达少年及第,学惊宿儒。大业初年,他考中进士,后来参加东都儒学辩论大会,舌战群儒,荣获第一,这也引发了学术权威的极大嫉妒,甚至要杀掉他来稳固其学术地位。
C. 孔颖达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他为唐太宗讲解《论语》,能结合太宗特殊的身份来阐述孔子的精义,使得圣贤的意旨能够直抵帝王的心灵,从而达到规讽和劝谏的积极作用。
D. 孔颖达精忠报国,不避祸福。太子李承乾不守法度,孔颖达不惜触犯储君的威严来进呈谏言。有人为他的安全担忧,劝他收敛刚气,他说为国捐躯,死而无恨,劝谏更加猛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颖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5分)                                                  
(2)已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中秋
王守仁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风,和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一类,与杜甫的《登高》、陆游的《游山西村》有区别。
B. 去年的中秋天空虽然阴沉,但后来皓月万里,今年的中秋却没能转晴,终究没能遇到清辉当空的好景,以今昔对比往昔,为下面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C. 最后两句是虚写,想象去年夜空转晴的盛景,明月的光辉倾泻在大地上,拥抱高山大河,虚实结合,丰富了这首诗歌的内涵,也冲淡了对今年中秋的失望。
D. 中秋好景难遇,光阴苦短催逼,月隐乌云,雪改青丝,虽然诗人强作乐观旷达,但这首诗中依然弥漫着悲凉,感人心魄,发人深思,也能勉人奋进。
E.从标题上看,这首诗歌吟咏的对象是中秋,五、六两句写心中的明月,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烘托艺术,以中秋之月烘托人心之月。
15. 宋明诗歌多有理趣,这首诗歌就是其中代表之作。这首诗歌蕴含怎样的理趣?作者是如何阐发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5分)
(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2)《湘夫人》中的“            ,         ”,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意境。
(3)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由已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在大学宿舍里,数他性格最为直爽,甚至口不择言,虽然也触伤过不少室友,但是大家还是喜欢他的一片童真,宛如山上始出的泉水,净人心神。
② 那个生得如玉琢一般小男孩,这时候雀跃着步子,粉墨登场,一会儿努眼,一会儿张舌,引爆了观众的笑点,忽然开口一唱,深润的童音立即震惊了全场。
③ 市长在外商引介会上说,该市不但基础设施完善一流,可住得凤凰,而且社会风气好,诚信根于民心,个个一言九鼎,另外,文化气氛也相当浓郁。
④ 他在地理书上得知了乌拉尔山,从此时常神游这座欧亚界山,设想自己在白雪皑皑的山顶北望冰洋,俯瞰贝湖,并自嘲这是过屠门而大嚼,别有滋味。
⑤ 文献有真有假,不过,假也有假的益处,比如明代被篡改的史料,就能侧漏出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心态,因此对待文献我们应该具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态度。
⑥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而古代则是兄弟众多,有的还和族而居,一家几百口,兄弟怡怡,友悌相亲,这种戚戚具尔之情,是现代孩子难以体会到的。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署名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较其他同类著作为优,然而本书之文字,似逊于《资治通鉴》,其原因主要由于照录旧史原文较多,未加镕裁,以至通畅流利不够。
B. 直到20世纪上半叶,国际通用语言还是法语,那时西方人,包括俄罗斯人,法语水平几乎成为衡量知识分子文化修养的标准,法国人基本不说外文。
C. 他们热爱自由,并不是自由给他们什么物质利益;他们把自由本身看作一种宝贵而必需的幸福,若失去自由,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他们得到安慰。
D. 古时候不写商人,不写流氓,司马迁才气大,胆魄大,皆入文章,写得出神,忘了儒家的训诫,于是有《货殖列传》《游侠列传》《刺客列传》。
19. 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人说孟子代表儒家的左翼,①荀子代表儒家的右翼。这个说法,②很有道理,③概括得过于简单了。④孟子有左也有右:左就左在强调个人自由;⑤右就右在重视超道德的价值,⑥接近宗教。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尽管 但是 只是 而 因而
B / 尽管 但是 / / 因而
C 而 未必 并且 / / 但是
D 而 不一定 而且 / / 但是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外不超过15个字。(5分)
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几乎总是表现得手段和目的的界限泾渭分明。①         ,他们关注于目的,手段则相当明确地从属于目的。然而,②                  。我们的研究对象经常将对其他人来说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的经历和活动视为目的本身,这就使情况复杂多了。他们较常人更有可能欣赏“做”本身;他们常常既能享受“达到”的乐趣,③                 。
21. 对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以形式上的整饬、音韵上的和谐、内容上的精警至今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以下是两副被打散的对联,请把它们归好。(6分)
耕耘 不为 大家 便为 莫问 是的 做事 要
禽兽 来 我们 圣贤 世界 收获 但问
(1) 
(2)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市西郊有一所大学,内有湖山之胜,风景甚为优美,被誉为西郊名园,成为市民郊游的重要目的地。最近,市民小王携带儿子像往常一样到该校散步,却被保卫人员拦住,理由是学校新发通告,除周末外,其他时间谢绝游客参观。小王不服,和其他市民一道与保卫人员争执起来。
对些,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态度,阐述理由。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