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一中2017年春期高二第二次考试语文答案 1.B 第五段: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2.C原文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3.D “为生活所迫”原文无据。 4.B B项,“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于文无据,文中并无明确信息,从文本推断不出来。 5.C E A项,“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犯了任意延伸的错误,文本只是客观介绍而已。B项, “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曲解文意。D项,“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说法有误,文中议论使用很少,几乎没有用到抒情。 评分标准: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4分。 6.【答案示例】①强烈的爱国精神。学生时代,余冠英先生就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宣传爱国主义, 办杂志,发动工人罢工,查禁日货等。②不畏艰辛,意志坚定。清华园沦陷,余冠英先生带着全家老小来到昆明;生活艰苦的时候,步行十余里路去授课,做兼职,还自己种菜。③践行民主、自由精神。曾用新乐府的手法作诗声讨日寇、汉奸的罪行;闻一多先生遇难后,不畏处境险恶参与公祭;不计个人得失签名拒领美援面粉等。④讲气节,为了学术事业忍辱负重。“文革”期间遭到批斗,也曾想以死明志,但为了未竟的事业,毅然挺了过来。⑤治学严谨,虚心请教;帮助他人,尽其所能。在整理、编写古籍中遇到难解的问题,请人推敲,不耻下问;对于向他求教的人,也总是热心帮助。(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7.(3分)C (A项中秋水问棉花钱主要是希望金保将钱用来养鱼,并不是想用钱为他们办婚事;B项对人物“不思进取、胆小无能”的评价不准确;D项错在“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上,过分拔高了主题。) 8.(5分)写出水的清澈和环境的清幽(1分),侧面烘托(1分)秋水善良美好的心灵、勤劳(能干)的品格、充满活力的形象(2分),与下文秋水指着水塘说的话相照应,也为写秋水建议金保承包水塘的情节作铺垫(1分)。 9.(6分)①塑造以金保为代表的农村创业青年形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概括,1分)金保投稿、学修理都失败了,想创业致富缺少勇气与决心,和秋水有思想有追求,并且敢想敢做形成对比。(对主要人物的作用,1分)②作者借此肯定年轻一代的农民有理想有追求,同时揭示他们创业时缺乏远见,有畏难情绪。希望他们应像秋水一样,立足实际,积极寻找出路,敢于创业。(创作主题,2分)③启示读者,人不仅要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要审时度势,找准自身的定位(或者“创业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头脑与眼光”“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失败不应气馁,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给读者的启示,2分) 10.B 11.C(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例:“士”的死称为不禄) 12.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项“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张冠李戴) 13.(1)每人都像崔慰祖询问十几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语言不华美,但回答的有根有据,又具体又精确,满座宾客都称赞他,心里佩服他。(“悉”“酬据”“精悉”“称服”各1分,句意1分) (2)(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关键词语“少”“款交”“贵”“候”各1分,句意1分) 14.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2.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3.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5.B①使用正确。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②望文生义。大而化之原值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③褒贬失当。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在此句中属褒词贬用。④使用正确。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⑤使用正确。探囊取物指伸手到袋子里取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⑥适用对象错误。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此句中用来形容著作,是不正确的。 16.C A制定、落实好后缺宾语中心语,应加上“等制度”。 B句式杂糅。“并不认同……”和“表示……是不正确的”两种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正确的”。 D成分残缺。在“社会责任感”后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7.B③处,须将“精神上的按摩”与“读书”建立联系,否则会转换话题,故排除A项。“一旦”作为副词,表不确定的时间(或发生事件),后面不能直接跟名词性的短语“精神上的按摩”,故排除D项。“反而”作为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⑤处后的内容并非表达这种意思,故排除C项。 18. 1.方言却在加速萎缩和消亡 2.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3.要让它们在不同的空间和谐共存(它们完全可以各得其宜、和谐共存) 【参考译文】 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遇大丧不灭孝的本性,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而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崔慰祖的父亲在梁州的资产家财有千万,他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这种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父亲有关的租借文书凭证,对族侄崔纮说:“那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他们如果没有,我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都烧掉。崔慰祖爱好学习,收藏书籍达到万卷。邻居中有爱学习的青年都相随着来向他借书,每天借书达到几十卷,崔慰祖都亲自取出给他们,从来没有推托过。崔慰祖担任始安王萧遥光的抚军刑狱,兼记室。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建武年间,诏令各地举荐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推荐崔慰祖和平原郡刘孝标同为饱学之士。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地方,以测试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辞不就职。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曾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宾客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询问十几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语言不华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满座宾客都称赞而且心服口服。谢朓赞叹说:“假如班固、司马迁再生,也不能超过他。”崔慰祖出卖自己的住宅,要价四十五万,买的人说:“能否减点价?”崔慰祖说:“确实不同于韩伯休,怎么容许有两种价格?”买的人又说:“你只管标价四十六万,一万钱是送给你的。”崔慰祖说:“这难道是我的心愿吗?”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沨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在城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沨对崔慰祖说:“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 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确实不够完善详细,你可抄写几本,交给护军各位从事每人一本,也给朋友任防、徐寅、刘洋、裴揆等,让后世的人知道我稍微有些清高的事业。”又嘱咐让棺材直接靠近黄土,不必用砖砌,不要摆设灵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