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7年春期高二5月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5-21 10:52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粱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股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入,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跳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5分)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5分)
(二)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维在《汉江临眺》以“                        ,                        ”两句写舟中远望,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好像都漂浮起来,远处的天空也似乎在动荡。
(2)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中拆用名曲,以形写声,巧妙表达守边战士怀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                        ,                  ”一句以景结情,用秋风之中残破荒凉的遗迹吊六朝覆灭的往事,讽喻现实。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中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微言大义,后经专家点拨,才明白它精微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②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不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④今后一个时期,燃煤散烧管控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连日来,相关部门及各区县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燃煤散烧的整治工作。
⑤有的企业领导干部党性意识淡漠,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忘记了自己管理的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以改革为名,贱卖贵买,予取予求,侵吞国有资产如探囊取物,成为“国企蛀虫”。
⑥我国韦编三绝的国学著作,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A.①②③       B.①④⑤      C. ②⑤⑥         D.③④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破解“黄金周难题”,迫切需要切实制定、落实好错峰休假、带薪休假,让人们多一些休假的选择,而不是只能在黄金周期间扎堆出行。
B.不少人都会用眼镜布来擦拭眼镜上的灰尘,一些专家表示并不认同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多数眼镜布造价低廉,纤维间隙较大,用它擦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C.华夏幸福俱乐部宣布,由李铁担任球队主教练。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能否在短时间内凝聚全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他的能力。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了学生会的组织机构,布置了学生会全年的工作。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唯书有华,秀于百卉。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穿越时光的智慧沉淀, ① 是屹立不倒的千年丰碑,流芳百世,万年犹新。读书,  ②  是细味品读传世之作,  ③  精神上的按摩,不仅能让人心醉神往、难以忘怀, ④  能让人抚卷静思、沉淀内心,变得睿智豁达、优雅美丽。 ⑤ ,经典美文易觅、静心品读难得,能手捧佳作,享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阅读,如今  ⑥ 渐行渐远,很少有人能够感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甚至 / 而且 但是仍
B / 尤其 犹如 更 然而却
C 更 特别 好像 也 反而 /
D 还 常常 一旦 还 / 已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社会在语言领域显现出“双刃效应”,在普通话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①                      。当下,跟年轻人提到方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用处不大、“老土”,羞于学习,能使用家乡方言者越来越少。其实,②                         ,没有了方言,地方戏、地方曲艺就会消亡,比如越剧、秦腔、黄梅戏、天津快板、河北梆子等都依赖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乡音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现代社会经济要一体化,文化要多样化,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看成对立排斥关系,③             。
四、作文:(15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构思一篇议论文,并列出提纲(标题、分论点)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