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解析]因果不当,原文的意思是,《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而不是因为《世说新语·赏誉》的广泛赞赏才使“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2.A [解析]“核心旨意总是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与玄远”判断不当,原文说“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 3.B [解析]“在魏晋文学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理解不当,应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C。试题分析:A项“对子女照顾和教育的时间较少”在文中缺乏依据。B项“作品里采用了“周杰伦的说唱音乐;错。D项《我爱祖国的蓝天》不是红色剧作。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AB理解出现偏差。 5.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出传主。②高度概括和评价了阎肃一生的主要成就和精神品质,使读者大体把握阎肃的形象。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试题分析:首先答出颁奖词的内容,然后分析反映传主的什么品质,最后从结构和表达上分析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引用的作用的题目是人物传记常见的类型。答题时首先答出引用的话语的内容,然后答出一般的作用:曾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有时还要结合语句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在文章的开头统领全文、表达情感、引起下文、引起阅读兴趣,在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在文章的结尾升华主旨、表明情感。答题时结合具体的文章具体的分析,此题首先答出通用的作用:曾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然后列举具体的话语具体的分析。 6.①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一生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且每个时代都有经典之作。②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剧作还是歌曲,都紧跟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③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④在幕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划了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还先后为20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作品”“培育新人”“幕后贡献”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艺术领域的贡献”,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作品”“培育新人”“幕后贡献”的角度进行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B 分析: A项,“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C项,“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D项, “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 8.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①马具商的诬告,是事件的发难者;(1分)②乡政府的审问,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分)③周围群众的奚落,把奥士高纳大爷推向忧郁而死的绝境。(2分) 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是由马具商的诬告开始的,乡政府的审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他反复解释,想抗议,但周围人给予他的却是嘲笑、怀疑。这些都是置于他死地的力量。 9.观点一:以“绳子的故事”为题合适。①从小说的情节(线索)看,全文以“绳子”为线索,逐层推进故事情节,精巧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节衔接就不自然。②从小说的主题看,是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显得过于直白粗浅。③从艺术手法看,小说以小见大,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意蕴深刻。 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①从人物形象看,奥士高纳大爷勤俭诚实,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②从情节看,小说从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根绳子,到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而展开的。③从主题看,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此为题,更发人深省。 分析:本题设置的两个标题都有其合理性,所以首先应了解文章标题的基本作用,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等。 再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选择、判断题目合理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B 11. D(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 12. D (“三起三落”表述不够准确,“因病被迫辞官”也不正确,前两次皆是朱吾弼主动辞官。) 13.(1)朱吾弼请求皇帝在朝廷会见大臣,请求祖宗典章制度,依次施行,与天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廷:在朝廷,次第:依次,更始:重新开始。每词1分,句意2分,“除旧布新”翻译不出来不扣分) (2)首辅沈一贯暗中袒护王,因郭正域请求进行核查,便唆使其同党钱梦皋等逐赶他离去。(阴:暗中,暗地里,秘密地;左右:帮助,袒护;嗾:教唆,指使。每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官宁国推官。召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赵学仕任南京工部主事,因贪污受贿败露。南京刑部因赵志皋的缘故,从轻治罪,议调任饶州通判。朱吾弼上疏揭发,(赵学仕)最终被判贬谪戍守。奏请立太子,精简内阁大臣,补任谏官,罢除矿税,不回复。山西巡抚魏允贞被税使孙朝攻击,朱吾弼乞请治孙朝欺罔之罪。广东税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奸人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朱吾弼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当时无赖之人蜂起谈论财利,朝臣总是联名上章极力谏诤。皇帝虽不完全听从,也并非不容他们的切直之论。雷击皇陵,朱吾弼请求皇帝在朝廷会见大臣,讲求祖宗典章制度,依次施行,与天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不久又说:“陛下孝顺恭敬却疏于举行郊庙祭祀,警惕激励却松弛于朝廷日讲;宫苑大兴土木,殿廷遍地是秽杂之人,众小人横行朝廷内外,正直之士身陷囹圄;平民因矿税而枯竭,驿传因运送物资而疲惫,流亡之人因水旱之灾而增加,郡县因征赋科敛而困顿;草泽百姓产生叛心,衣冠大吏丧失志气;公卿不能荐贤,台谏无从攀援。不可不深入审查而另作打算啊。”最后说礼部侍郎郭正域嫉恶如仇,严于律己,不可因楚王事而废除。此前,楚假王之议兴起,首辅沈一贯暗中袒护王,因郭正域请求进行核查,便唆使其同党钱梦皋等逐赶他离去。朝廷上下没有敢留郭正域以及论楚事的人,惟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而御史林秉汉因楚王宗人杀害巡抚,也请求详细审查。并且说:“王既然不是假的,何必惧怕勘查?”朱吾弼、林秉汉于是被沈一贯等厌恶。正逢钱梦皋由于京官考察将被罢免,于是他揭发林秉汉是郭正域的鹰犬,言语触犯沈鲤、杨时乔、温纯。林秉汉因此获罪贬为贵州按察司检校,而钱梦皋得以留任。郎中刘元珍弹劾他,反而受到谴责。朱吾弼又上疏说刘元珍正直,请求罢免钱梦皋,藉此极力诋毁沈一贯,也违忤旨意,停俸一年,于是称病辞官离去。过了三年,起用任南京光禄少卿,召任大理右丞。齐、楚、浙三党执政,朱吾弼又称病辞官还乡。熹宗立,召回京。多次升迁任南京太仆卿。天启五年被御史吴裕中弹劾罢免。 二.诗歌鉴赏答案 14.AB(A项,诗人“拥被难眠”主要是因为“时事纷然”,诗人忧国忧民无法成眠,而非因“天气寒凉”。B项,“衣冠今日是何年”是言国破家亡,改朝换代,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表现人们与世隔绝,不知时间流逝的意思完全不同。 15.①“眼中时事益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写时事纷然,诗人寒夜不眠,进而想到骨肉分离,追问“衣冠今日是何年”,表达了亡国之痛。②“枯槐聚蚁无多地”指百姓流离失所,无立身之地,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悲悯。③“秋水鸣蛙自一天”“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写诗人以“秋水鸣蛙”自比,只愿自守一片天地,想要寻找与世隔绝的青山,度过余生,表达了归隐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也焉止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A(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根据语境,应用“望尘莫及”。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理,丝毫不乱。符合语境。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根据语境,应用“独具匠心”。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胜,(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勠力同心:形容齐心合力,团结一致。符合语境。) 18.A 解析:B项,成分赘余。删除“深受收藏者所喜爱”中的“所”。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和与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 D项,搭配不当。“物色”与“人力”搭配不当,应改为“人才”。 19.B 20.示例:①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 ②导致视力下降 ③眨眼次数减少(会使眼角膜干涩) (5分;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答:我市国际金融大楼爬楼梯大赛将于11月3日举行,冠军奖金5万元,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参赛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报名。有意者,请于10月11日前报名。 [解析]本题通过微实用文的形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比赛时间、组别、报名条件、报名时间等,语言表达要准确。 四、写作(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