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4-06 11:29

参考答案
1.答案D思路点拨“最能说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形成过程”错,说法太绝对,原文只是说“畿辅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形成的典型范例”。
2.答案B思路点拨“因距离都城远近不同”“距离较远的畿辅辖区文化则欠发达”错,畿辅文化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等。
3.答案A思路点拨“决定了……主导作用”错,从文中“至于明代,北直隶为畿辅,此时江南文化崛起,畿辅文化走入低谷”可推出。
4.答案D思路点拨A.“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错,这里主要是说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到j城,对火车时刻非常熟悉。B.“人物衣着”错,对人物衣着的描写,不能表现出朱晓玉对丈夫的爱。C.“流下了委屈的泪”错,是说她被丈夫感动了。
5.答案①补充交代了女主人公恋爱、家庭生活的状况,表现了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以及她勇敢、镇定、能干等特点,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丰富了人物形象。②现实与回忆交替呈现,充实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公安干警及其家属在社会建设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④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结构摇曳多姿。(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答案①在内容上,小说对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描写,烘托女主人公不畏艰险、不惧风雪的形象特征,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在结构上,北风吹雁的景象描写,紧扣标题,和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③在艺术效果上,小说结尾描写北风吹雁的景象,含蓄蕴藉,有着浓郁的审美色彩,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
7.答案C思路点拨“和季羡林先生一起建立了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错,文中是冯其庸“又和季羡林先生一同建言,倡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8.答案AE(答出一项给2分)思路点拨B.“主要是通过解读故事情节来探究埋藏其中的家庭历史和社会风情”错,文中“解读它的故事情节”与“探究其中埋藏的家庭历史和社会风情”不是目的关系。C.“对地名及地理位置进行实地考察”错误,文中意思是冯先生读《史记.•项羽本纪》时对所记载的地名及其地理位置实地考察,不是对《史记》全书。D.“其实也是用这首诗写自己学术研究的经历”错误,文中“这又何尝不是冯先生学术人生的写照”是作者的看法,不是冯先生的写作目的。
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力。
答案①勤奋努力,持之以恒。从少时到取得巨大学术成就,勤奋的品格保持了一生。②潜心研究,实证求真。如研究中重视文献记载、地面遗迹的调查、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他在研究中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工作等。③将国学研究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结起来,充满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他和季羡林倡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方面的研究,以应国家不时之需;他对开发大西北与研究西域关系的认读等。(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全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答案B思路点拨  饬:同“敕”,告诫、命令。
11.答案C 思路点拨“封为祭地,禅为祭天”错,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12. 答案B思路点拨“虽因此受到严厉批评”错文中无此意。
13.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答案⑴如今朕东封泰山,裴耀卿上书说‘百姓如果受到严重困扰,就不能以成事祭告上天’,朕把它放在座右以自戒。(关键词“有事”“告成”“置”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裴耀卿)回答说:“这样做可谓用国家的钱财求取恩宠,难道能这样做吗?”命令官吏把这些钱作为和市的费用。(关键词“是”“其”“敕”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裴耀卿,字焕之。几岁时就能写文章了,考中童子科,渐渐升任相王府典签。相王登上帝位,任裴耀卿为国子主簿,多次升迁为长安令。长安以前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不堪其苦,裴耀卿(到任后)一切所需皆向豪富及商人索要,预先付给价钱,杜绝了奸邪囤积的弊病。等到他离职后,人们思念他。裴耀卿任济州刺史,适逢天子封禅回来,宿在宋州,皇帝对宰相张说说:“如今朕东封泰山,裴耀卿上书说‘百姓如果受到严重困扰,就不能以成事祭告上天’,朕把它放在座右以自戒。”不久,裴耀卿调往宣州。裴耀卿到任前,这里发大水,河防被破坏,各州都不敢擅自动工。裴耀卿说:“不动工筑堤,不是真正处于公心。”于是总领工役,工程未完,下诏调任。裴耀卿怕他离开后工程受阻,没有立即宣布诏令,而抚巡催促更加急切。大堤建成,裴耀卿才宣布诏令离去。济州人为他立碑颂德。后来又任冀州刺史,入朝任户部侍郎。开元二十年,裴耀卿担任信安王祎的副手讨伐契丹,又令裴耀卿带二十万匹帛分赐给立功的奚族官吏。裴耀卿说:“带了财物深入寇境,不可不做防备。”于是下令提前前往,分道赐给他们,一天就分送完毕。突厥及室韦果然占据主要之地前来袭击,而裴耀
卿已完成任务回去了。裴耀卿升为章兆尹。第二年秋天,连续下雨淹坏了庄稼,京师也闹饥荒。皇帝将去东都,召问如何拯救百姓。裴耀卿说:“为国家长远计划,,臣以为应拓广陕地运输通道,使京师常备三年的粮食,即使有水旱也不足担忧了。希望能在河口设仓,在三门的东西各筑敖仓,从东方来的租米,存入东仓;三门地势险峻,则顺河凿山,以开辟车道,运十几里,就可以运入西仓。到适当的时候缓缓运到太原仓,从黄河进入渭水,就没有什么困难了,这样可节省大量费用。”天子同意他的建议,为黄门侍郎,充任转运使。于是裴耀卿营建河阴、集津、三门的敖仓。三年积储了七百万石,节约运费三十万缗。有人说:“将这些钱进献给皇上,足以表明功劳。”(裴耀卿)回答说送样做可谓用国家的钱财求取恩宠,难道能这样做吗?”命令官吏把这些钱作为和市的费用。任侍中。天宝初年,裴耀卿进任尚书左仆射,不久改任右仆射。一年后,裴耀卿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谥号为文献。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