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2-05 16:26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正名
《吕氏春秋》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形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形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事亲则孝           事:侍奉
B. 民无非则非之            非:责怪
C. 是全王之令也            全:顾全
D. 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审:审问
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 而恶民之难治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桓公尝以此霸矣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D. 走而之谷                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
8.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邪说和君子之说形成对比,邪说会混淆对错,使是非颠倒;君子之说可以明确贤者与不肖者、治世与乱世之间的关系,能说清万物的情理、人生存的原因。
B. 君主虽然不贤能,但是如果能够任用贤者,听从好建议,做正确的事情,仍然可以免于祸患。否则,就会陷入灭亡的困境。
C. 尹文和齐王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了孝、忠、信、悌四种品行,那么就可以称为士,就可以让他做大臣。
D. 选文用尹文与齐王对士人的看法的例子,讲述了名分正当的重要性以及名实不符的危害。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4分)
(2) 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3分)
(3) 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呈孔毅父
黄庭坚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注】 (1) 管城子:即毛笔。孔方兄:即钱。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故有此称。(2) 校书:即校书郎,旧章校勘书籍。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
(1) 全诗以“戏”为脉络,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戏说的。(4分)
(2)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3) 请概括本诗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2) 若夫乘天地之正, 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4)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6) 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7) 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8)  ________________,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