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开封、商丘市2016-2017学年上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24 19:03
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B 解题思路:“而儒家……招致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的说法不合文意,原文没有指出儒家被道家、墨家、法家批评的原因。
2. C 解题思路:原文说“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不是与“王朝的兴衰”有关。
3. C 解题思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
4. C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语段大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句中的标志性词语等,运用排除法断句。“不整”是“阵”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项。“取胜”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B项。“走”被“南”修饰,是“向南跑”的意思,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D项。
5. D “释”是“放弃”的意思,引申为“脱去”;“褐”是粗布衣服,代指平民。“释褐”的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与“乞骸骨”意思不同。
6.B “最终消灭叛军”说法有误。高继勋率兵继续追击叛匪,叛匪最终“退保子城,不敢出”。
7.(1)当时朝廷军队在黄河外屯兵,军粮运送连接不上。高继勋扼守兔毛川,支援运送军粮,军队才获得了救济。(得分点:“属”,连接,接着;“扼”,扼守;“济”,救济。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给2分。)
  (2)高继勋说:“契丹每年都要依赖汉人的金钱缯帛,怎么敢损害联盟友好关系呢?居处坦然自若。“赖”,依赖;“损”,损害;“盟好”,同盟友好。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给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继勋字绍先,身材高大魁伟,宋太宗见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召来询问他的家世,他以是高琼之子来回答。太宗提拔他为寄班祗候,他多次升迁任内殿崇班。咸平初年,王均占据益州反叛。招安使雷有终将五百名兵士交给继勋,让他看守益州城东两个城门,正赶上叛匪攻打弥牟砦,继勋带兵与叛匪交战,辗转战斗到了嘉州,打败了叛匪。正赶上天要黑了,雷有终想要稍稍休息一下,继勋说:“叛匪已经很窘迫了,赶紧攻打他们,不要失去机会。”他率领十多个骑兵继续和叛匪激战,身上受了好几处伤,鲜血沾湿了铠甲,叛匪退军守卫子城,不敢再出战。后人洛苑使、并代州钤辖。契丹聚集五万军队屯兵在草城川,高继勋登上高处眺望敌军,对军使贾宗说:“他们人很多但阵势不整齐,将领不是有才干的人。我们的军队虽然人少,但可以凭借奇招取胜。先派士兵埋伏在山下,敌人见到我军势弱,一定急着攻击我们。我们引诱他们向南跑,你们出来攻打他们,敌人一定会大败。”转战到寒光岭,伏兵发动,契丹军队果然大败,契丹军队相互践踏而死的有一万多人,俘获很多马、牛、橐驼。当时朝廷军队在黄河外屯兵,军粮运送连接不上。高继勋扼守兔毛川,支援运送军粮。军队才获得了救济。后调任环州知州,又调任瀛州知州。当时发生饥荒,高继勋征募富人提供粮食来接济穷人。第二年大丰收,郡县里的人上奏章陈述高继勋治理的功绩,请求让高继勋留任。高继勋调任内藏库使,以宫苑使的身份奉命出使契丹。回来以后,任定州知州,调任鄜延路钤辖,因为卖马亏了钱失去官职。不久又担任西上閤门使。仁宗即位,改任东上閤门使,正式授官陇州团练使、雄州知州。这一年冬天,契丹人在燕蓟打猎,哨兵报告有契丹军队入境掠夺,边境的州县都警戒起来。高继勋说:“契丹每年都要依赖汉人的金钱缯帛,怎么敢损害联盟友好关系呢?”居处泰然自若。之后,才知道是渤海人背叛契丹,在两国边境上进行抢劫。入朝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后出京城担任天雄军都总管,希望再去守卫边疆,不久后被朝廷留下没有外遣。因为年老多病请求退休。皇帝在便殿召见他,允许一个儿子搀扶着他,让他不用行跪拜之礼。授官建雄军节度使、滑州知州。(掌管滑州时)河水暴涨,侵蚀堤岸,高继勋虽然年老,但亲自监督劳役,露天坐在河堤边,到夜里都没有停止,洪水水势才减弱了,滑州人都感激他。高继勋七十八岁时去世,皇上停止上朝一天,追赠太尉一职。高继勋本性谦和,有谋略,善于抚慰统领士卒,每次战争都会取胜。在属蜀地非常有威名,号称“神将”。
8.答案示例:
①介绍了本词的写作背景。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1分)
②这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1分)
③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
④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1分)
9. 答案示例:
①亡国之痛。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回答“国土沦陷之愤”、“对战争的厌恶”也可)
②年华已逝之悲。上片三四五句写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
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下片一二句写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下片三四五句写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      离愁别绪笼罩心头。(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答出“漂泊流离”之苦,给1分)
10.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每空1分,共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