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代狂儒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生在南洋。他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7月18日生于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他的父亲辜紫云虽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但却一直藏有《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到了英国,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很快掌握了多种西文。1877年,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敏锐地发现,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于是他回到祖国大陆,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他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古老的东方理论中还加入了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 辜鸿铭精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他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鸿铭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的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当时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穿着长衫,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辜鸿铭的狂放,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对民族的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也是他在学术上汲取营养的动力。 (选自《国学网•狂儒辜鸿铭》,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文化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节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2014年5期) ②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之唯一之宣传员。 ——吴宓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辜鸿铭,具有深厚的国家情感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育和儒家经典的影响。 B.辜鸿铭精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曾赴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后来他自己的著作成为了学校指定的必读书。 C.辜鸿铭之所以狂放,是因为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炎黄文明的忧虑和强烈的自尊,以及被故土抛弃而长期旅居海外的特殊经历。 D.辜鸿铭学贯中西,骨子里却轻视洋人,敢于嘲弄洋人,但洋人却非常尊重他,在海外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使得他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E.辜鸿铭精通国学,学贯中西,将《论语》《大学》《中庸》等中国文化经典译介到海外,同时又将歌德、席勒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4)“辜鸿铭的狂放,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辜鸿铭的狂放和自尊的理解。(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