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13 09:3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顗望①,籓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籓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籓,得诏,十日不发,召见籓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籓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籓,籓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籓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庾语相狎昵,籓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籓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籓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②之数,籓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籓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籓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四》)
[注]①顗(yǐ )望:静候接任的企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之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B.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C.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D.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木/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指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科举制度。
B.敕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大体等同于诏和制。明、清六品以下的官授“敕命”,敕使是传达皇帝诏书的使者。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下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父祖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簿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顗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就将依法弹劾他。
B.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同仰慕他的名节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往来了。
C.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术时,李播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祭祀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诫,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
D.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诏同意兼任,他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祸: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地区。
D.七八两句以深刻的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中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E.此诗构思上用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15.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部分。(5分)
(1)《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借助日光显示了守军的威武雄壮。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蓄地表达了苏轼渴望被重新任用的心情。
(3)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