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 1.D(A细雨霏霏,B草长莺飞zhǎng,C苔藓xiǎn) 2.A(“传诵”多指辗转传布诵读;“传颂”多指辗转传布颂扬。“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 3.D(约数之间不用顿号) 4.C(A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B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C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贬义词。D清规戒律:一是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二是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思想行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含贬义) 5.D(A“也是我市水利领域的一件大事”的主语应该是“《条例》的制定”;B句首滥用介词“通过”,造成主语残缺;C“增加、拓宽了文学自身内部的容量和限度”搭配不当) 二、(9分) 6.B(A农耕时代出现在“手工业时代之前”误,原文说的是“萌芽了手工业”;C文中说“农耕生活是极其宝贵一段”,并未说“农耕生活的文化核心”是“最为宝贵的文化财富”;D“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是从尧舜时开始形成的”误,原文无此意,也与下文有关炎帝的内容不相符) 7.C(“公认”有误,原文是“有些中外学术前辈”) 8.A(B“农耕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有误;C“工业化、后工业化所产生的一些理念”,并非全盘否定,所以“完全背离”的说法不恰当;D“农耕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养育中华文化的襁褓、摇篮”,可以秉承“农耕文化的理念”,但不能秉承“生产生活方式”) 三、(12分) 9.D(坐:因为) 10.D(以:介词,按照。A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以:介词,按照/连词,表目的。C所: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D副词,竟然,却) 11.A(断句时需注意动词、人名、虚词等标志性词语) 12.B(丁谓会见的是少数民族武装的首领,而不是王均叛军的首领) 四、(24分) 13.(1)少数民族地区富产粟米而常常缺少食盐,丁谓允许他们用粟米交换食盐,当地人十分高兴。(3分。注意“饶”“乏”“听”“易”等词语的翻译) (2)丁谓把犯了死罪的人假扮成船夫,斩杀在黄河岸上,船夫恐惧,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4分。注意“绐”“悉”等词语的翻译) (3)不久大家都说再使用原先那块地,于是皇上诏令冯拯等人到丁谓家商议。(3分。注意“咸”“谓”“就”“第”等词语的翻译) 14.(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拟人手法,用“偎人住”“滔滔去”把光阴拟人化,用“无赖”“过江来”将西风形象化(2分);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悲秋情怀和韶华易逝的感慨。(1分) (2)“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一句,作者希望有人能够携长江之水将满天浮云一洗而光,现出碧蓝的天空和皎洁的月光。(1分)诗人借助疑问语气和大胆神奇的想象,表达了盼望天青月明的强烈意愿,反衬出词人此时浓重的苦闷和忧伤情绪。(3分) 15.(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分,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五、(12分) 16.①立秋 ②秋分 ③霜降 ④立冬(4分,每空1分) 17.①而对礼的法律规范层面关注不够。②礼制既有教化功效。(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8.采用印章格式,以“孔子周游列国图”为主体,配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等隶书风格的汉字和英文字样,周边有水纹和祥云图案。(2分)济宁是儒家文化发祥地,有“运河之都”的美称,兼有汉碑文化、佛教文化等特征,是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2分)(4分。意思对即可) 六、(18分) 19.①珍妮以为是自己漂亮的缎带吸引了伯特,最终却发现缎带早已丢失,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珍妮离开商店时与人相撞,绿呢帽的老人追她喊她,伯特认为珍妮昂着头更有吸引力,这些细节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4分,每点2分) 20.(1)写女店员在卖掉一条缎带后继续推销其他商品,为后文写珍妮再次返回商店并发现缎带丢掉的真相埋下了伏笔。 (2)运用神态和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珍妮因戴了想象中的绿缎带而增强了自信,并渴望引人关注的微妙心理。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在艺术结构上,与前文描写珍妮“耷拉着头”、后来因昂着头而受到伯特的肯定形成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②在人物塑造上,形象化地表明主人公此时已完全拥有了自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在主题表达上,通过珍妮前后不同形象的对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耐人寻味。(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2.(示例)①原来的珍妮缺乏自信,没有人注意到她;而在她拥有了自信后,马上成了受欢迎和受重视的人。这告诉我们自信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源泉,也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②珍妮最终发现她完全是靠自身的魅力才引人关注的,而不是一条漂亮的缎带。这告诉我们与修饰外表相比,精神气质更重要,每个人都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③面对缺乏自信的珍妮,女店员给予了十分及时而又得体的鼓励,使珍妮最终变得自信起来。这告诉我们适当的鼓励是生活中的正能量,人与人之间要经常相互鼓励,激发各自的潜力。 (6分,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角度如合乎文意,也可酌情得分) 七、(60分) 23.参照201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他年轻时与孙何关系很好,一起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见王禹偁,王禹偁看了他们的文章十分惊奇,大加赞赏,认为从韩愈、柳宗元以后,二百年才有这样的作品。淳化三年,考中进士。过了一年,以太子中允的身份任福建路采访使。峡州路少数民族骚扰边地,朝廷命令他前去实地考察解决。他回朝上奏符合皇帝的想法,任命他为峡州路转运使。 起初,王均叛乱,朝廷调遣施、黔、高、溪四州少数民族武装来抵御王均,不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反而做了叛贼。丁谓到此,召集部落首领们,开导劝告他们,并且说皇帝有令赦免他们。首领们感激流泪,表示愿意世代纳贡,于是立誓言刻于石柱之上。少数民族地区富产粟米而常常缺少食盐,丁谓允许他们用粟米交换食盐,当地人十分高兴。在此之前,朝廷驻军施州却要把夔州、万州的粟米送给他们。至此,百姓没有转运军饷的劳役,施州各寨,积蓄聚集的粟米都可自给。景德四年,契丹入侵河北,宋真宗亲征澶渊,任丁谓为郓州知州。契丹侵入内地,百姓惊慌骚乱,争着奔向杨刘渡,而船主谋求私利,不按时开船渡河。丁谓把犯了死罪的人假扮成船夫,斩杀在黄河岸上,船夫恐惧,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 宋真宗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担心取土的地方很远,丁谓于是命令挖开道路取土,没几天就挖成了大沟,于是挖通汴河引水进入沟渠中,使各地运输建筑材料的木筏和船只,都通过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工作完成后,用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 宋仁宗登帝位,当时二府定夺商议政事,太后与皇帝每五天亲临一次便殿听政。丁谓暗中交结内侍雷允恭,学士起草皇帝的诏书,雷允恭先拿给丁谓看,丁谓阅毕才送给皇帝阅览。丁谓想只任命雷允恭传达皇帝圣旨,而不想同僚大臣参与政事并且得知内情。雷允恭倚靠丁谓的势力,更加横行无所畏惧。雷允恭刚任山陵都监,他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自更换皇陵之地。夏守恩带领工匠数万人穿凿该地,土石各占一半,众人的议论一天比一天大,害怕不能成功,做到半途停下来,上奏请示等待命令。丁谓包庇雷允恭,故意拖延不作处理。内侍毛昌达从山陵下回来,把这事奏报皇帝,皇帝诏问丁谓,丁谓才请求派人去调查。不久大家都说再使用原先那块地,于是皇上诏令冯拯等人到丁谓家商议。派王曾重新查看,于是杀了雷允恭。几天后,太后与仁宗皇帝坐在承明殿,召冯拯等人告诉他们说:“丁谓任宰相,竟然与宦官暗中勾结。”于是拿出丁谓曾托雷允恭令皇宫后苑工匠所打造的金酒器给他们看,于是将丁谓降职为太子少保。因丁谓事件被罢官的达十几人。丁谓在崖州满三年,调到雷州,又过五年,调到道州。明道年间,丁谓被授官秘书监退休,住在光州时死去。皇帝下诏赐钱十万,绢百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