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定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命定知谏院,宰相言前无选人除谏官之比,遂拜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封还制书,皆罢去。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元丰初,召拜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进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一日,于崇政殿门外语同列曰:“苏轼乃奇才也。”俱不敢对。 元祐二年,卒。死之日,诸子皆布衣。 (节选自《宋史·李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B.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C.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D.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只是古代男子少年时,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C.拜,授与官职;任命。 D.卒,古人对士大夫等人的“死”的讳称。其他还有:天子死曰“崩”,诸侯、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变法的诸多项中,青苗法让老百姓受益匪浅,当时受到了欢迎。 B.李定向宋神宗详细介绍了江南的情况,宋神宗因此决定推行青苗法。 C.李定的庶母仇氏去世后,李定却没有服丧,还为自己的行为狡辩,也连累了王安石。 D.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李定的弹劾揭发有很大的关系。李定搜集了大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5分) (2)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徐氏①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②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注]:①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②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即把国亡归咎于女子,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妾在深宫那得知?”展示出了这位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蜀国灭亡的看法。 B.“十四万”是后蜀投降士兵的确切数字,这些蜀兵没有一个具有男儿气概。 C.“更无一个是男儿!”运用反语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又嘲笑了文武群臣甘当俘虏的 D.“妾”和“男儿”形成对比,表现了“妾”在后宫享乐不问世事,“男儿”在前线 E.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心, 15.“妾在深宫那得知?”是对“女祸亡国论”的有力反击,试对本句话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指出先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描写音乐魅力的句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