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乃得归太祖。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涣每敕诸县:“务存鳏寡高年,表异孝子贞妇。常谈曰‘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全在斟酌之间耳。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B.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C.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D.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徵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秀才为茂才,后世也有称秀才为茂才的情况。 C.太祖是古代对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死后给予的谥号,文中的太祖指曹操。 D.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叫屯田。农民耕种为民屯,士兵耕种为军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涣出身权贵之家,却清静守法,举动以礼。做军的功曹官,执法严明,郡中奸吏都吓得闻风丧胆,各自逃散。 B.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心系故主。 C.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曹操的器重。 D.袁涣做官谨慎小心,考虑成熟了才去实行。他外表看着温和柔弱,但是内心却颇能决断。因病去官,百姓依然念念不忘。 7.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5分) 译文: ②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长安秋夜 李德裕① 内官传诏问戎机, 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 月中清露点朝衣。 军城早秋 严武②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③。 更催飞将④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①【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复幽燕,定回鹘,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②【严武】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③【西山】指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④【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8.《长安秋夜》最后一句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操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⑴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 ? ”告诉世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⑵《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话应有分寸的句子“ , 。” ⑶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