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四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向来最追求”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 2、答案:A(“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同“不严格区分两者”) 3、答案:C(强拉因果。原文是“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4、C (《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就开始声名远扬,而不是等到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是所有的拜访者都不怀好意,马尔克斯要躲避的也不仅仅是不怀好意的拜访者。) 5、对写作的执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荣誉的淡然,始终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始终坚持对满足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 6、不矛盾。自《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功成名就,各色人物各种荣誉蜂拥而来,马尔克斯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成为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但是,那些关注他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注马尔克斯内心的需求和他内心的孤独,他们需要的只是马尔克斯头上的光环;马尔克斯的一切都被暴露在公众之下,作为平凡人的幸福一去不复返了。(表明态度,分析不孤独,分析孤独,言之有理即可。) 7、AE 解析:B项,第1自然段交代“我”与冯前相处时间久,第2自然段交代“我”与冯前相识的时间,这两段都没有谈到“我”与他“关系很好”。C项,“疏远了他”的说法不准确,冯前任总编后,“我”对他的称呼不断改变,但有没有疏远他从文中看不出来。D项,“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往上爬的机会”有误,从文本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8、①性情淡泊(与世无争)。在一家报社经历了七任总编,后经历“文化大革命”,均淡然处之。②处事小心。虽然“我”和冯前是老相识,但在冯前升任总编后,“我”对他的称呼不断改变,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③关心他人,心地善良。“文革”时期,每逢见到冯前在会场上挨打,心里都很难过;提醒冯前当心颤颤悠悠的梯子。 解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应注重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他人对人物的认识和评判等。在具体作答时,可以分析“我”对待工作、他人、生活的态度等,从中得出答案。从“我”不断改变对升任了总编的冯前的称呼可以看出,“我”是个处事小心谨慎的人;从“运动”前期“我”对冯前的关心可以看出,“我”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从“运动”后期“我”在家养花草的行为可以看出,“我”是个性情淡泊的人。 9、①“文革”开始时,冯前把卧车留给“我”,自己坐吉普车,他当时可能是有想法的;让人查封“我”,后来在“我”的屋里看过后就派人收去“我”的手枪。这些事说明冯前不顾念我们以前的关系,想要通过打压别人保全自己。②运动后期,“我”不常去上班,而是在家养些花草,“被结合”的冯前揭发“我”喂金鱼等事又说明冯前想通过一些积极表现提升自己的地位。冯前的性格决定了他会为了保护自己见风使舵,甚至对朋友不义,但大环境才是他成为这样一个可悲的人的主要原因。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和把握冯前的性格特征和“我”与冯前所处的社会环境。“文革”期间,人人自危,从保护个人的角度出发,冯前的一些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与冯前毕竟是老相识,他对“我”的一些做法还是透露出他性格中小人的一面。如果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冯前的一些做法是为了紧跟形势,是“运动”本身的要求,是冯前所处的大环境让他成了一个对朋友不义的可悲的人。 10.D 11.A 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12. C “杀人之夫而夺其妻”的是郭千户而不是刘福。 13.(1)(杨惟中)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他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慷慨激昂地想用圣贤之道助益国家。( “延”“通”“济”各1分,大意2分) (2)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良民,(百姓们)无处控告,即使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好”“虽”“去”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杨惟中字彦诚,是弘州人。金朝末年,以孤儿的身份侍奉太宗,懂得读书,有胆略,太宗器重他。他二十岁的时候,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宣扬国威,发布政令,让他们都登记户口设置属官,然后才返回,皇帝于是有重用他的意图。 皇子阔出征伐宋朝,命令杨惟中在军中行中书省事。攻克宋朝枣阳、光化等军,攻克光、随、郢、复等州,以及襄阳、德安府,共获得名士数十人。收集程颢、程颐的著作送往燕都,建立宋朝大儒周敦颐的祠堂,建立太极书院,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杨惟中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慨然想以圣道助益国家。杨惟中任中书令,太宗去世,太后临朝听政,杨惟中一人以宰相的身份负担天下大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行不法,皇帝诏令杨惟中代皇帝前去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杨惟中审讯之后将其处死。金朝灭亡后,金朝将领武仙在邓州溃败,余党逃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了大明川,使用金朝开兴年号,人数达到数万,抢掠数千里。皇帝诏令会集各道的兵力进讨,没有战胜。杨惟中执符节前往劝谕,其首领投降,其余党全部平定了。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的身份镇守金莲川,有权设立衙署和任命官员。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为经略使,让他在唐、邓、申、裕、 嵩、汝、息、亳、颍等州屯田。刚灭金时,由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欺压残害金朝的遗民二十多年。杨惟中到任后,召刘福来听训,刘福称病不来。杨惟中在座位上放了大木棒,又召他,让人对刘福说:“你不听命令,我就要以军法来处治。”刘福不得已,有数千人护卫着来见杨惟中,杨惟中便手握大棒将他打倒。几天后刘福死了,河南由此清明安定。杨惟中改任陕右四川宣抚使。当时各部队的将领横行奢侈,侵害百姓,有个叫郭千户的尤其厉害,杀人之夫而抢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示众,关中于是秩序安定。杨惟中对人说:“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百姓,百姓们无处控告,就算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 己未年,世祖统率东路军,奏请任命杨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让他建立行御史台,因在世祖之先启行,宣布朝廷的恩泽信誉,蒙古、汉军的各部队将领都听从他的节制。部队返回时,杨惟中在蔡州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