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等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23 12:12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⑴西当太白有鸟道,__             _。(《蜀道难》)
⑵__             _,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             _,__             _”两句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英雄气概。
⑷《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             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⑸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             _,__             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五、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1分)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 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苏辙,字子由;苏轼,字子瞻。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苏辙送他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 赠。苏轼遂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与之相和。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宿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
1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曾为县吏民知否”一句写出了自己对兄长苏轼仕途前路的担忧,因此表达心中的感慨。
B.“共道长途怕雪泥”中“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
C.“应似飞鸿踏雪泥”是成语“雪泥鸿爪”的出处,“雪泥鸿爪”用来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D.苏轼一诗诗风激越高亢,意境恣逸,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行文有气势,不求工而自工。
E.两首诗歌一寄一和,既写出了兄弟二人曾经的共同经历,又表现了二人真挚的兄弟情谊。
19.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这 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
六、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泾溪
              南宋•杨万里                        唐•杜荀鹤
莫言下岭便无难,                    泾溪石险人兢慎,
赚得行人错喜欢。                    终岁不闻倾覆人。
正入万山圈子里,                    却是平流无石处,
一山放出一山拦。                    时 时闻说有沉沦。
要求:请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哲理,可综合两首诗歌分析构思立意,亦可选择一首诗歌分析构思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