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7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14 21:09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顺应”是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顺遂”是事情合乎人愿,进展顺利。从语境看,“天性”应与“顺应”搭配,与“顺遂人愿”无关。“牢不可破”指坚固得不可破坏,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坚不可摧”指极为坚固,不能摧毀。语境中的“家园”不能用“坚不可摧”来修饰。“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从语境看,“诱惑”不能用“应该有的”来修饰)
2.(3分)D(A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据……调查报告”,或“……调查报告显示”;B成分残缺:“永怀”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之情”;C搭配不当:“日益严重的生态”应改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3.(3分)A(B所引诗句表达的是豪情,而不是感伤。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是指为了追求,宁可憔悴瘦去,也无怨无悔;而句中“瘦”,恰恰是追求的目的。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意为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漫步信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两句诗刻画的是隐居者自由惬意的形象,与全句语境不符)
4.(3分)C(从材料首句两个分句的意义和结构可知,第一处横线必须选第③句;从第三处横线前的句子“虽不得意”,可知后面第三处必须选第②句;据此可排除其它三项) 
5.(3分)B(第一组书目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科学地理方面的书目,讲述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象;第二组书目关注的是名人传记和哲学思想类的书目,可以给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第三组属于文学名著,关注的是人间百态)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3分)C (责:要求)
7.(3分)(B项“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8.(1)(4分)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吊,私,诳,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比,视,从兄弟,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凝聚族人”,2分;“扭转世风”,2分;如果答出“纪念先人”、“宣传教化”或“恢复家族秩序”,每点可给1分)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3分)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每点1分)
(2)(4分)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答出四点即可)
(3)(4分)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陟罚臧否(2)则素湍绿潭(3)别时茫茫江浸月(4)万里悲秋常作客
(5)纵一苇之所如(6)赢得仓皇北顾(7)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8)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4分)①热爱乡土(故土);②勤劳朴实;③充满爱心;④坦然面对生活;⑤洞悉人生要义,深知人要养身还要养心。(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3.(4分)①表现奶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态;②表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纯朴;③表现亲人共处的温暖纯情;④表现物欲之外的恬淡纯净;⑤表现心物一体的超脱纯真。(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4.(6分)①比喻,将夜色比作柔软的绸缎,表现“我”回到故乡所感受到的温馨。②拟人,写出了大花狗威风。③对比,刻画出狗对“奶奶”与“我”的亲疏不同态度。④细节和场景描写,表现了作者感受到的乡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渗透着与亲人共处的温暖纯真之情。(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5.(6分)①以时光为序来结构文章(从“傍晚时分”写到“外面慢慢暗下来”,再到“终于黑透”直至入夜);②寓示“我”回家养病和“奶奶”相处的时光;③暗示“奶奶”经历的时光给予“我”灵魂的滋养;④启示人们要懂得放下,珍惜和善待美好的时光。(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6分)首先(1-2段)指出《文选》由唐代、宋初备受推崇,到庆历后地位跌落的现象;然后(3-6段)具体分析《文选》地位跌落的原因;最后(第7段)表明《文选》作为文学总集仍具历久弥新的特点。(每点2分)
17.(6分)①《文选》被文人用得“烂熟”而走向“俗”,从而遭厌弃;②宋代文人文学自信进一步加强(不屑于步前人后尘),产生具有转移风气意义的文学群体;③宋代文人深刻切入生活,舍弃了带有六朝绮靡特点的《文选》(选择了朴素淡雅的主导风尚)。(每点2分)
18.(6分)(1)体例编排,内容取舍,选文风格;(2分,答出两点即可)(2)作用:①作为《文选》地位变化的典型标志,与杜甫等人的推重形成对比,说明《文选》地位的变迁;②苏轼指出《文选》的不足,证明了宋代文人的文学自信与新的文学审美标准的形成。(4分,每点2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