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项王闻龙且死,大惧,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选自《资治通鉴》) 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21.《资治通鉴》的编著者是 22.上述文段中齐王韩信“虽死不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周瑜为火攻曹军,设下苦肉计,黄盖故意唱反调,周瑜不听诸葛亮等人阻拦,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又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黄盖诈降成功。 B.《边城》中兄弟二人“走马路”,唱歌向翠翠求爱。翠翠跟祖父说起梦里让自己飞起来的歌声。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心想“做梦一辈子更好”。 C.《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写出她对世道不满的情绪,作者借九斤老太的这一口头禅,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讽刺。 D.《茶馆》以王利发的遭遇为线索,贯穿三代70多个人物,把50年的中国史横向切出三个片段,大跨度地辐射出时代变迁的轮廓,构成一幅世态风俗图卷。 E.《哈姆雷特》包蕴多个难解之谜,如哈姆雷特多次延宕复仇的原因,王后为何会被引诱等,而这些疑问恰恰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独特认识。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道: (宝钗)想道:“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 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上述话语中的“短儿”指什么事?“‘金蝉脱壳’的法子”又是指什么?请结合上述话语,简要概括宝钗的性格特征。(6分) (2)《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被赶到印度后,作者说“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这表明查理仍然是“葛朗台式”的人。请举两例说明。(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平凡的世界》对当代中国文艺的启示价值 阎晶明 《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记忆的储存器。路遥的价值在于他有着与自己时代同步的思想高度,有着同样的情感热度,同样的价值取向。它在今天还能产生这么强的热度,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所表现的生活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一个历史起点——改革开放初期,它打动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强大的现实性。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这30多年的巨变,我们今天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当代的视角和昨天的生活会经常发生勾连,又会发生错位;而《平凡的世界》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原初的起点式的感情和价值观的丰富材料。《平凡的世界》有个情节,孙少安赚了第一笔钱跟他妻子在窑洞里窃喜、激动相拥。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他不是金钱崇拜,而是对劳动的一种礼赞,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观念的开放。 路遥的语言跟他的时代是同步的。关于这个电视剧的画外音,有很多争论,但我认为它是必要的存在,因为这些画外音恰恰是对那个时代的情感状态、表达方式的一种很自然保存。 《平凡的世界》成功的另一方面是,很多年来,农民题材的创作已经跟农业生产、跟农民与土地没有关系了,已经完全是喜剧式的或者文化符号式的表达。它让我们看到农民始终是与土地有联系的,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是生产和劳动的关系,整个电视剧从头到尾都有劳动的场景,这也是它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此外,这个电视剧很好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普通人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剧中的爱情最后也要变成一种善,人物最后作出的选择,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善良,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也是中国人逃脱不了的宿命。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是《平凡的世界》给我们今天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创作提供的非常宝贵的启示。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5年4月7日,有删改) 25.为什么说“《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记忆的储存器”?(5分) 26.《平凡的世界》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5分) 27.结合文本,谈谈文艺作品应该如何表现时代精神。(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