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7.(10分)(1)(大臣们)评说朝政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都被看作是‘卖直沽名’。 (2)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 8.答:“满”不仅点出离别时河水满溢的情状,更暗含着主人公离别时感情的深重,似乎如那河水一般满溢。(3分)“空”与上句“满”相对,突出的是月的亏空、不圆满,这显然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主人公因企盼团聚而不得的空落与失望之情。(3分) 9.答:兰桂等香花异草,常用来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2分)诗人在这里言此二事,与《涉江采芙蓉》一样,借以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3分) 10.(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1)AD (2)在文章中出现了许多对比。如父亲的情绪变化:看戏前的微笑,看戏时的担忧,看戏后的生气;卡佳从急切等待到轻声抽泣、参与拍卖时忘我急迫,来到后台的失望、忧伤,这是纵向的对比。横向的对比:卡佳的全心投入,秃顶男人的漫不经心,父亲的无所适从;演员的木呆腻烦与卡佳的沉重喘息,等等。 作用:突出小说主题,孩子是优秀的,同时也是孤独的,孩子的世界是成人的我们无法理解的,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和纯粹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汗颜,极大地讽刺了世俗的、自以为是的大人们。 (3)①天真可爱。她对剧情的发展线路非常熟悉,表情仍然“庄重严肃”,幕间为即将进行的拍卖“轻声抽泣”,戏后为自己大声嚷嚷道歉,都体现了卡佳的孩子气。 ②纯真善良。看戏时的投入,明知台上的表演都是假的和演员们工作敷衍,可她还是“抓住坐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不可遏制地为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哭泣、伤心。 ③感情丰富、富有正义感。她下决心要把“汤姆叔叔”拍下来,给“汤姆叔叔”自由,害怕“汤姆叔叔”被庄园主买走,为此宁愿出超出一倍的价钱。 (4)起先要买下是因为她知道汤姆的结局,她极富同情心,又是第一次看戏,太忘我。看到演员后,卡佳的心理由难过、担心到失望,又从戏剧中走了出来,于是说“卖掉吧”。 (示例1)做法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的童心是美好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渐进的,过于直白的教导会让孩子失去认识世界的兴趣。 (示例2)成人的做法没有错。孩子的童心是美好的,但他们也需要适应现实世界,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教孩子直面现实可以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少走弯路。 12.B 15.①这些误会缘于对道德的错误认识 ②道德是生命的和谐 16.示例:各位同学(文友),大家好。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 【参考译文】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苏州府推官)治理苏州,官员考察时以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入西台(官署名)。这时候皇上有些厌恶大臣频繁地议论朝政,朝廷动不动就以“卖直沽名”压制正当的言论。袁可立直言上疏道:“近年来,大臣们评说朝政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因此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都被看作是‘卖直沽名’。这些正直敢言的官员都被斥退,而不正直的人却能得到升迁;爱惜名节的官员遭罢免,而坏名声的官员却能得到重用。”因直言抗疏(遭罢官)归里。大凡袁可立经手处理事情,都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深得事物的要领和精髓。 (袁可立)七十二岁时去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西南方向有一颗很亮的星体陨落了,这颗星落地时有很大声响。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生下来就敏悟聪颖,有不同凡响的天赋。中进士后,最初被授予苏州府推官的职务。苏州知府石昆玉,治理苏州有清高不凡的名声。因为刚直不阿得罪了巡抚某(按:即江苏巡抚李涞),该巡抚就弹劾石昆玉,说石昆玉玩忽职守。得到皇帝圣旨后,将石昆玉下狱拷问。当时主持此事的法官都害怕得罪巡抚,没有谁敢为知府石昆玉伸雪冤枉。只有袁公在审案文书上直接写出石昆玉的冤枉之处,石昆玉因此没有被判罪。巡抚某于是引咎辞职归乡,公众的评论都表示为此感到痛快。 壬戌三月,袁公被提拔为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当时后金军队侵犯旅顺,皇帝认为控制登莱除了袁公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于是把节钺授予袁公。当时后金全部占据了南卫,经常在长山、旅顺一带出没,运粮的漕船大多被阻。袁公请求在皇城岛设立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作为登莱的外援。又组建两个营的流动作战部队,驾乘行动迅速的船只灵活来往,在广鹿各岛间协同作战。建立炮台、报警台等工事,旗帜招展,接连不断。后金部队于是撤退得远远地,敌船再也不能在海上任意来往了。到了秋季,后金部队又来騷扰,趁南卫丰收,疯狂地抢掠。袁公下令将士设埋伏,趁着风势火烧干草,粮食全部被烧。敌人恼羞成怒,在秋末的时候,载着火炮,兵分两路想要报复。但是袁公事先集中部队,分路对付,与他们连夜激战,俘敌杀敌无数,敌人因此丧失了士气。后金认为,登莱建立军事基地以来,明军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胜利。 (孔贞运《节寰袁公墓志铭》,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