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而不是“差别在于‘李陵之祸’”。 2.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叙述的是“书信”的特点。 3.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应当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文中无依据。 4.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语意,这是一段诬陷梅之焕与杨涟交往的描写。“被逮时”是事件的时间,所以不能断开,排除CD;句子的主语标志有:涟、之焕、逆党梁克顺;虚词标志有:也;“无何”意为“不久”;“诏”的主语是皇帝,所以不应是“私诏”。 5.B本题考查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 6.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理解有误,原文是“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意思是“梅之焕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 7.(1)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2)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臧否、济(2)掩、幸、不武。 【附参考译文】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予吏科给事中的官职。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惫。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争论朝堂势力,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了。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没有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却积了很多怨气。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 ,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天启元年(1621),梅之焕在通政参议的职务上被下诏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父母去世,在家守丧。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邪恶。魏忠贤恨死了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诛杀好人。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庄烈帝即位,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任甘肃巡抚。大败河套地区的强盗,斩首七百多级,活捉三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是不符合武德的,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没有进攻。过了一个月,群寇望着边城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他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给朝廷,最终保护了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给梅之焕处分。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现。他所在县里的深山里有很多强盗。梅之焕没事,常率领健壮的勇士协助当地官员捉拿,没有能逃脱的。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往往逃至山谷中当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引兵离开了。皇帝追叙甘肃前后的功劳,恢复了梅之焕的官职,荫封他的一个儿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召用他。第二年病死。 8.“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3分)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用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诗人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3分) 9.①表现了诗人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易逝的历史兴亡之感。(3分)②诗人借古讽今,陈朝灭亡皆因后主纵情声色,作者借此讽谏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陈朝灭亡覆辙。(3分) 【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炼字。答题的一般步骤是:解释字在诗句中的意义;把字放到诗句中还原画面;通过这个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拂”字、“吹”字写得传神,“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用比兴手法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来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诗的首联以“玉树”“王气终”“戍楼空”“禾黍高低”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音曲中覆灭。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前两联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折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豪华尽”“惟有青山”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 10. (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