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保定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01 16:20

参考答案
1.D【解析】原文有“上古神话……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不是“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2.B【解析】原文有“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意在凸显”不同于“凸显了”,并且后面有“遗憾的是……”的说法。
3.C【解析】“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不是“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的“核心”。
4.(5分)D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A项,原文是“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并不是“在美国”参加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B项,原文是“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不是“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C项,我们可以从陈翰伯的检讨书中看出他在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并不是他要“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5.(3分)①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陈翰伯用 笔名冒着危险写了许多好文章,婉转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②1958年8月,陈翰伯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后延续“百年商务”文化传承,出版大量重点图书项目。
③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创办《读书》杂志,工作具有开拓性,成为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
④解放后历任各出版部门的要职。
(每条1分,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有道理即可。)
6.(4分)①工作的开拓意义:陈翰章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的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对国家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意义。(2分)
②时代的引领意义:陈翰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敢于破除思想禁区。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引领了社会大势。(2分)
7.(5分)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说法绝对;C项,“愚昧”说得有些过分,应为“落后”;E项“一气之下”不妥,徐美红内心有不理解,也有愧疚。)
8.(4分)①徐美红的到来,引起强烈震动。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家里人更是高兴,热情招待。
②徐美红离开,母 亲像孩子一样哭了,小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红着眼圈让我去车站把徐美红追回来。
③开头的“热闹”和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的对比(或:开头的“热闹”反衬了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写出了乡村的闭塞、落后,凸显了乡村和城市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①②各1分,③2分。有道理即可。)
9.(5分)①从主题表现角度来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孰重孰轻,城里人和乡下人有着截然相反的回答,从而突出了城乡所存在的巨大差别。
②从结构安排来看,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丢猪找猪是作品的线索。
③从读者感受来看,将人与猪放在一起,显得非常滑稽,引起悬念,吸引读者。
(答出1条给2分,答出2条给4分,满分为5分)
10.D【解析】(A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中间断;C项,“举玄茂才”和“表为左中郎将”中间断;B项两处皆错。)
11.B【解析】(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12.B【解析】(“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错,“禁锢”意为“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且他也受到了禁锢。)
13.
(1)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拿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室”,内室,房屋,家;“操”,持,拿着;“以”,来;“伐”,讨伐。以上各1分,句意1分。)
(2)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多”,有很多;“玄儒者”,判断结构,郑玄是儒者;“通人”,学识渊博通达之人;许:称许、称赞。以上各1分, 句意1分。)
文言文译文:
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绬,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文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灵帝末年,限制党籍人士活动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去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以盛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种种不经的说法,各家纷纷起身向他发难。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接受。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到朝廷后,郑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