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魂魄犹在江山图 范曾 ①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堕入轻佻时,须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适时而生的缘由。 ②艺术的助人论、成教化,不是如演说家那样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它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们心悦诚服,趋向社会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艺术正是如此更内在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③可染先生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然而当这种理念进入可染的审美时,大地山河与精神是那样的天然合拍,那样的不假说教,使人觉得他的理念和审美,在山川林壑,飞瀑流泉中不期而遇,那是最融洽、自然的流露。宛若语言的表达,与表达的意义,都有相关的音调,这就是艺术家所独有的风格。或沉雄博大、或清新俊逸,或伟岸巍峨,或潇疏苍润,悲壮的、奇险的、清凄的……只要是与崇高相连,他们都是美的,虽情态万殊,而其艺术已如自然——大宗师一样“来吾导夫先路”,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都应该,也必然如此。 ④可染先生生活于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他当然有关心祖国和民族命运的、服务于时代的直接的一面,如抗日烽烟中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位卓越艺术家的爱国良知。然而可染先生也同样有着纯心灵、表达一己情怀的一面,这时的可染先生的画,是心灵与广宇的邂逅,当审美与自然融而为一的时候,他的精神升腾到一个清明而纯净的、不染凡尘的境界,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是何等难得。 ⑤可染先生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在他异乎常人的语言方式。这是一种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语言方式,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符号,它的存在表现了先生俯仰天地浩然长叹的襟怀,这不是每一个苦学者所可达致的。当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之”的本能,但凭着他更深邃的智慧,认识到它的不可靠,或者他甚至看到一些恃一曲之才而毁掉自己艺术的聪明人,当昙花一现的时节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残枝败叶。 ⑥可染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作画极快,有一次,朋友请其作画,可染初起笔,忽然一阵敲门声,远客来归,主人越过天井开门寒暄,回到画室时,可染却已画毕,主人大为赞叹,以为神来之笔,先生亦颇自喜。先生说完这段故事后,告诉我,多年之后,他才警然有悟,必须力矫这样的用笔。先生还告诉我,他少年时有一位极富才华的朋友,写给他的信,毛笔字的稚拙天真、浑厚朴雅,使他有一次不可言喻的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如此的刻骨铭心,竟至谈到此事时,先生的表情显得那样的庄肃和神往。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生之中总会不期而至地遇到这样突兀的心灵感悟,仅这一次,足以改变艺术家一生的道路。 ⑦可染先生好学而敏求,这是他“苦学派”的唯一解释,苦学者不意味着枯涩无味的下笨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书法课,他不强求碑帖的选择,我选了一本礼器碑,他说要平心静气地读碑,知其间架,重其用笔,悟其风神,能于此三者有所悟,则去书道不远矣。可染先生于书法所下功夫可谓焚膏继晷,三十多岁时的风华婉转至五十岁后一扫而空,石破天惊,创旷古无双之结体用笔,无丝毫泥古、媚俗、求奇、娇饰、市井、乡愿……一切的书画艺术可恶的痕迹与可染先生的书法格格不入,只觉铮铮其骨、磔磔其态,近之则畏,远之则敬。 ⑧先生称自己是“困而知之”,不要以为可染先生当真的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守干城,“钝者勉为”。可染先生的“困”是他推动中国画史这座沉重的列车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弘扬的是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他极端鄙弃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调的、市侩的艺术,这神圣的自尊支撑着他博大的灵魂,打进去,致勇也;打出来,夺魂也,这其中数十年苦心孤诣,念兹在兹,朝斯夕斯,方才有了又一次的伟大。诚如可染先生题赐予我的“七十二难,玄奘西天取经不畏七十二难”。我们一代代都抱着跣足苦行的宏愿,在艺术征途上踽踽而前,“困”者,“难”也,是深觉万难之下的渺小与决绝。 ⑨泰戈尔有言:“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这话用来形容恩师可染先生是多么的贴切啊!可染先生通过自己不朽的笔墨饱含对祖国江山的爱恋,感动了全世界,更为我们作出了杰出的榜样——和那些食西方剩菜残羹的光怪陆离的艺术不同,可染先生所开启的是宏门正学,而不是旁门左道。 (选自范曾《魂魄犹在江山图》,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李可染,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可染先生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在中国画艺术的革新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李可染在艺术创作中强调“师造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对中国画的革新探索中,他先后10次到祖国各地写生,实践着他“到生活中去、到祖国壮丽山河中去”的创作信条。所到之处,他必观察探索自然景物风雨阴晴朝夕变幻之奇,完成了数百幅山水写生画稿。以此为标志,他的山水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笔墨意境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徐沛君《李可染的艺术人生》) (1)下列对《魂魄犹在江山图》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可染先生生活的时代,整体的绘画艺术陷入了躁动、迷惘、混乱、轻浮和功利的泥沼,这更凸显了可染先生及其艺术追求的意义。 B.虽然绘画教化意图不如演说带有直接的目的性,但它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养作用,从内在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C.可染先生凭着深邃的智慧,敏锐地看到先天禀赋的不可靠,因为那些仅凭天赋红极一时的人物,其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 D.作者认为“在艺术征途上,许多人常是踽踽而前”,因而,可染先生正是安于这份孤独,才成就了在山水画上的造诣。 E.“食西方剩菜残羹”批评的是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严重滞后的所学到的仅仅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 (2)范曾说“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请文本简要说明其“艺术理念”的具体内容。(6分) (3)作者写李可染先生在朋友家作画和感动于老友信上的字迹这两件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泰戈尔说“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请结合原文及别的艺术家事迹对这句话的含义做具体分析。(8分) 【答案】 (1)B得3分,A 得2分,D得1分;答C.E不得分。 (2)①艺术创作中,必须把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与用纯洁的心灵表达一己情怀融而为一。②艺术创作中,完全依靠天赋是危险而且短视的行为,必须刻苦勤奋、坚持不懈。 ③应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反对市侩艺术,力求创新。④强调“师造化”,多次到祖国各地写生,实践其“到生活中去”创作信条。(任答3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从年轻时的“颇自喜”到后来的“警然有悟”“感动”,前后对比,具体展现了可染先生的成长过程。②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可染先生对创作的严谨、笔法的凝重的追求,对自然、朴拙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想的崇尚。③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承接上文,形象地表现可染的“不世之才”;另一方面开启下文,引出“敏而好学”的内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其他可酌情给分) (4)结合原文分析:①天资方面。可染先生生而知之,但先生并不自恃禀赋,以智慧明达在艺术上有骄人的成就。②学习方面。可染先生能够博采众长,敏学好悟,苦练创新,以“学而知之”取得颇高艺术造诣。③追求方面。在推动画史弘扬文化的责任面前,可染先生深知己力之渺小,正是这种“困而知之”让他迸发强烈的责任感,在弘扬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的道路上迎来了又一次伟大。别的艺术家事迹:东晋大书法家王曦之,本就天资聪颖,犹以勤学苦练,达到“入木三分”的境界,成为万世留芳的“书圣”。 【解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CD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理念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李可染艺术理念的具体内容,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理念的角度进行概括。 (3)试题分析: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分析,内容主要是突出传主的性格特征,结构主要是承上启下。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注意文本的性质是人物传记,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靠头的作用时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还要考虑表达方式的转换手法有抒情、议论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