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9-23 09:21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2)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保定途中偶成     郭登①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鸩人羊叔子②,可怜忧国贾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注】①郭登:明朝靖边大将。曾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卒赠侯,谥忠武。②羊叔子:名祜,西晋名臣。与吴将陆抗隔江对垒。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众人怀疑有毒,独有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服之不疑。
8.本诗颔联极为精妙,请赏析其主要表现手法。(5分)
9.有人说郭登此诗充满怨愤之情,其因何而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 韩愈《师说》中的“    ,   ”,点明了士大夫之族拒绝从师学习的借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