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C项“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战国以后……氏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代以前”的表述诸误。 2.B B项“‘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长辈为其取的名还可以在社交场合用于自称。 3.A A项“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4.A 5.C “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错,从原文“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可看出应是“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6.C 对“通人”的理解有误,“通人”这里指推举贤达的人,不是学识渊博的意思。 7.(1)等到吉茂被逮捕,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因吉本等起事(连坐而被)判罪的,回头对他身边伺候的人说:“我是因书而犯罪的。” (2)吉黄自认为是旧时的属吏,便违反条律去奔丧,被司隶钟繇逮捕,于是被执行死刑。 解析(1)译出大意给2分,“收”“当”“坐”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故吏”“科”“伏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吉茂,字叔畅,是冯翊池阳人,世代为有声望的名门望族。他喜欢读书,不以吃穿不好为耻,而对不了解某一物感到羞耻。建安初年,关中一带刚平定,吉茂与扶风郡苏则一起入武功南山,潜居在那里精心思虑数年。吉茂被(州里的人)推举为秀才,任命为临汾令。他做官清简,不忍心欺负下级官员和老百姓。后来调任做武德侯庶子。建安二十二年,他的族人吉本等倡议起兵,他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逮捕。在此之前,条律禁令规定家内不得有谶纬之学和兵书,而吉茂却都有,他把它们藏匿起来没有交官。等到吉茂被逮捕,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吉本等起事(连坐而被)判罪的,回头对他身边伺候的人说:“我是因书而犯罪的。”适逢钟繇丞相证明吉茂、吉本服制已断,才不用连坐。后来吉茂被任命作武陵太守,他没有到任。后来调任作酂相,因为国家精简机构,被授予议郎官职。景初年间病亡。吉茂修养德行以来,他从小到大,冬天穿粗衣,夏天穿短褐,走路步行,吃野菜饭,对妻儿像臣子一样恭敬,家徒四壁。有人赠送财物,他一律不收。虽不认为这样做高人一等,但也非常痛恨那些不义并且富贵的人。早些时候国家开始建立九品制,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中正官,从公卿以下到郎吏,排次序等级,选那些有功德有才能有品行的人担任。吉茂同乡护羌校尉王琰,之前几次为郡守,被尊称为清白。王琰的儿子王嘉在各诸县做官,也再次做推荐贤达之人的官员,王嘉那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任命王嘉为中正。王嘉陈述吉茂虽然在上等,但状态却低下,说:“品德优,才能少。”吉茂生气道:“悲痛啊,我效仿你们父子,而你们却衣冠逼人啊!”当初,吉茂的同胞哥哥吉黄,在建安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当时条律禁止长吏擅自离官,而吉黄听说司徒赵温死了,自认为是旧时的属吏,便违反条律去奔丧,被司隶钟繇逮捕,于是被执行死刑。吉茂当时为小官吏,并开始在三辅有清名,认为兄长因追求义气而死,所以怨恨愤怒不肯哭。等那年岁末,钟繇推举吉茂。议论者都认为吉茂一定不去就任,等到推举期限到了的时候,吉茂赴任了。所以时人有的认为吉茂怕钟繇,有的认为吉茂是俊杰。 8.①开头三句,总写秋景,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2分)②“苍苍”写出水势的浩渺、苍茫、盛大,“倦柳愁荷”情景交融,柳叶行将发黄,荷花不胜愁容,江、柳、荷,借作者的感受,写出了其倦意愁态。(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诗歌的基调指的是作者的情绪或精神概况,它通常通过作者眼中的景表现出来,而这些景都带有作者感情的着色,所以首先应学会抓摹状词、形容词,如“苍苍”“倦柳愁荷”,这些就是鉴赏点;其次抓能表现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如“秋色”,这能够概括内容;再次提炼要点,看所用词语能否概括全词,“倦”“愁”,再加上后文的“凉”“空”“悲”等词可知用“悲凉”可以总括。最后整理语言,用一句话先回答基调,再进行鉴赏。鉴赏的思路是想象诗意,描摹出意境,点出诗歌的表现手法,点明诗人感情。 9.表达了作者怀归思乡、深沉哀怨的悲苦之情。是通过眼中的景,勾连起对故乡的回忆和想象,通过联想将看到的和想到的融于一篇,前后回环描摹出他想要表达的感情。 第一问给2分,第2问给4分。有眼前、回忆、联想、想象等词语给2分,连贯成文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祈】做古诗文题,筛选并提炼关键词是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通过“雁程最嫌风力” “故园信息” “念上国”“苏汉未归客” “露蛩悲,青灯冷屋”“年少俊游浑断得”等词语不难看出他写的是贬谪期间的孤寂生活,伤秋怀归,抒爱的是落魄志士的凄凉咏叹。至于“怎么表现”要分析词的章法结构,上片先描摹眼中景,然后再抒发故园情,下片从眼前的老弱孤苦联想到年少的风采,然后再回到眼前的居所,回环往复。 10.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