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吉茂字叔暢,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短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选自《三国志•吉茂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B.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C.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D.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 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 D.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 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吉茂,出身名门望族,喜欢读书,曾私藏有内学及兵书,他将这些违反当时条律禁令的书藏匿起来,没有交官。 B.吉茂很注意修身养性。他一生修行,吃穿粗陋不讲究,行则徒步无所谓,对妻儿尽心照顾,有人赠送财物一律不收,也非常痛恨那些不义之士。 C.吉茂为官清净,无为而治。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不忍心去欺负吏民百姓,却被当时学识渊博的王嘉认为是“德优能少”。 D.吉茂识时务,同母所生的哥哥吉黄被钟繇杀了,他为此很愤怒。等到自己被钟繇举荐时,他仍然赴任并因此留下了争议。有人说他怕钟繇,有人说他是俊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5分) (2)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锺繇所收,遂伏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秋霁 史达祖①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②江汉③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④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注】①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这首词作于作者被贬江汉期间。②脍鲈:晋时张翰在洛阳做官,因秋风起,思念起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辞官回家。③江汉:指长江、汉水之间的区域。④蛩,即蟋蟀。 8.开头三句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借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表露了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曲调的流转和凝涩。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是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