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一般现代文阅读(共9分) 1.【答案】C 【解析】“多抽出时间,静下心来进行纸质文本的阅读”原文中无据,属无中生有。 2.【答案】A 【解析】原文第四段中有 “碎片化阅读呈现的“快”“轻”“浅”等特点,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很难”,A项属曲解原文。 3.【答案】D 【解析】混淆概念:依据最后一段,可知:“世界名著快读”与“浅阅读”不是完全对等的慨念;文中有“浅阅读未尝不可”,可见,文章并没有完全否定“浅阅读”,更谈不上“摒弃”。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4.C 5.B 迟明,表示时辰的词语,天将亮的时候,不是“天亮得比较晚”;也不是十二时辰之一。 6. 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7.(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参考译文】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我们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埸,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8.1先全景勾勒,再具体描绘。(2分)2由远而近,由江水而江洲。(1分)3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1分)整个上阕,写景层层描绘,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为下阕抒发感慨作了铺垫。(2分)(若答其他,比如比喻、拟人、寓情于景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词上阕描绘雨过天晴的秋色里金陵山水的分外明净而爽朗。先全景勾勒,再具体描绘:前两句先概括地写出了金陵山水之美,突出秋日风光的萧疏明丽,脱尘绝俗的风致。接着四句,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词人的视线随江水远眺,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看不到尽头;近处则是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此时,词人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 9.下阕通过怀古,抒发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词人见船帆高挂,烟外酒家旗子低垂,情从景生,金陵陈迹涌上心头,“尽入渔樵闲话”,透出词人对时政的隐忧。(1分)词人怅望倚楼,思前朝往事。凄冷的太阳默然西沉,苍茫的夜幕将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2分) 10.(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