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5分) 11.(25分) (1)(5分)C 【评分标准】答C给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是为了接近鸡鸭”不对;B项,母狼吃鸡蛋,主要是为了养伤和保住狼崽;E项,泪水的主要原因是“错怪了母狼一家”。 (2)(6分)①坚韧勇敢,求生本能。母狼在误踩猎人设置的野猪夹之后,为了求生会不惜咬断自己的后腿爪子想逃脱。②富有人性,有情有义。母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外公外婆有感情,以诚相待。当外婆追打狼崽、痛打母狼时,流着泪,突出母狼的人性。③捍卫尊严,不惜牺牲生命。当狼崽被外公外婆误解咬死鸡鸭时,把尊严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用咬死狼崽和自尽来表示自己的清白。 【评分标准】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以外公外婆的角度来叙事,外公外婆在小说中起着线索的作用,外公外婆贯穿故事的始终;②外公外婆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外婆的行动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埋下伏笔和前后照应,外公外婆想把狼崽调教成狼狗,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是伏笔,与故事结尾黄鼠狼咬死鸡鸭的情节照应。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是母狼被野猪夹夹住腿的时候,是求生本能咬断自己后腿爪子的痛苦;②第二次是“只是轻轻地哼哼着”,面对外公想结果它的性命时,它表现出哀求和可怜的心理;③第三次是“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看见外婆追打小狼崽时,叫声中既有哀求,又有讨饶;④第四次是“只是哀嚎着”,外婆痛打母狼,它不躲闪,叫声中包含被误解的悲痛;⑤最后一次是“嗥嗥地大吼两声”,叫声中向外公外婆表达以生命捍卫尊严和清白的决绝。 说明好处:五次叫声的描写,层层推进,展现了母狼的心理和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当人类能以诚相待狼时,狼和人类是和平共处的;当人怀疑狼的行为时,狼也会牺牲生命捍卫自己的清白。 【评分标准】选择三处回答即可。具体分析6分,每答一处2分,答对三处6分;说明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12.(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不幸的童年”不是莫扎特的特点;C项“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有误;E项“《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不能很好表现“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 (2)①从结构上看,这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和补充;②从行文来看,这一段拓宽了文章的思路,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③从表现人物看,这一段联想到我国文学家王安石、诗人李贺的“炼字”,衬托了贝多芬严谨的作曲态度和勇于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3)①童年不幸,但勤学苦练钢琴;②生活困窘,依然专注艺术,执着追求,沉迷于自己的音乐世界;③不向命运低头,在逐渐失去听力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 (4)【答案示例】①好的艺术作品不仅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用心体验,还来源于艺术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感悟提炼;②贝多芬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精益求精,他的《费德里奥》和《命运交响曲》等,都是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后才成为艺术精品的;③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同样如此,作者曹雪芹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13.C [解析]“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14.C 15.A 16.输入计划 → 逐一审核(审核计划) → 屏蔽资料 → 安排计划 → 组织出票。 (共5分,每写对一个短语给1分。若顺序错乱,错乱处的短语即使写对也不给分,非四字短语不给分。) 17.第一问(3分) ⑴示例: 孙女:爷爷吃。 爷爷:嗯,真香! 孙女:爷爷好乖。 爷爷:乖,乖,小孙女长成大闺女了! 第二问(3分) ⑵示例: 爷孙情(从泥塑整体角度) 天伦之乐(从爷爷角度) 乌鸦反哺或羊羔跪乳(从孙女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