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7-26 09:16
高二语文答案
    1.B(“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错,于文无据。)
    2.D(“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更显文采华丽”,文中无依据。)
    3.D(“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错。)
    4.B(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5.C(“昆弟”在文中的意思是前一种,指“兄弟”。)
    6.A(“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错,“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1)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或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的条例),上书为自己陈述,主持政事的人厌恶他,(让他)出京监管商州金属矿藏的开采与冶炼。
  (2)李若拙进入交州境地后,就派遣身边人用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黎桓),于是黎桓听从了他的建议,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参考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至道二年,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台。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8.这是一个狂放不羁,挑战世俗的谪人形象,也是那个时代不协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形象(2分)。他纵情饮酒,借酒消愁,在风雨中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反戴帽子,听歌观舞,满头白发却插满黄花,这些举动足见其狂放不羁和对世俗的傲视与挑战。(3分)
    9.(1)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调侃和抗争(2分);(2)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2分);(3)直抒胸臆,如“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等(2分)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