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7-22 15:22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由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
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能蒇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是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D.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 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5分) 
(2)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直上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诗的颔联好在哪里?(5分) 
9.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人用“淫荡”等恶毒的词语诽谤诗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能够认清物与我的分别,辨明荣与辱的界限的句子是: 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富含哲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