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分) (1)(5分)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A得1分,选B C不得分。(A项“真名倒被人们忘记了”的说法不妥,原文说的是人们不知他的真名;B项“目的”分析错误;C项强加因果,另外“他却……捕到活的团头鲂”与文意不符。) (3)(6分)①体有残缺,言行怪异,身怀奇技。生来与众不同,从形象到语言,以及行为方式都非常奇特,别人霜降后捕不到团头鲂,他却能够捕捉到。②做人诚信,做事有规矩。卖鱼秤杆翘得高,不让买家吃亏(不欺客),先卖给陌生人,再卖给预付定金的人,剩下的再卖给熟人。③地位卑微,心怀苍生。他以捕鱼为生,生活于社会底层,但却心地善良,心系穷人,风雪天去捕鱼,巧妙地帮助穷人,让泗州城的穷苦人春节吃上了白米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理解一:是八指鱼欺骗了万家米店东家和管家。八指鱼善良,同情穷人,所以冒着被治罪的危险用八条鲫鱼代替团头鲂来糊弄东家和管家,给泗州城的穷人换来百担大米,而米店东家对八指鱼深信不疑,加之吃团头魴心切,所以便不辨真假,让八指鱼侥幸得逞,正如《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管家虽然看穿了八指鱼的鬼把戏,但考虑到东家的心理,也就不便说破。 理解二:八指鱼认识人们传说中的鱼仙(如果有鱼仙的话),他的善良和恻隐之心打动了鱼仙,鱼仙帮助他在冬天捕到了鲜活的团头鲂,使他实现了接济泗州城穷人的愿望。而柳厨子则很可能是看走了眼,误把团头鲂看成了鲫鱼。 理解三:八指鱼没有捕到团头鲂,只捕到了鲫鱼。为了帮助、接济穷人,便冒着风险用鲫鱼代替团头魴,来糊弄米店东家和管家,想蒙混过关。而传说中的鱼仙为了帮助八指鱼,在八指鱼交货时,巧妙地让鲫鱼变成了团头鲂,使他顺利过关,而到了柳厨子那里,又让鲫鱼现了原身。 艺术效果:这样处理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增添了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了深入思考、联想、想象和猜测的广阔空间,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理解6分,效果2分。理解部分属于探究试题,无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2.(25分) (2)(6分)①上大学时,众多名师的教诲和他们治学精神、方法的影响;②个人多年来在做学问方面具有坚持不懈的山路“挑柴”精神;③个人多年来的勤奋读书和知识积累。(简要分析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可以突出生活、学习环境对传主治学和品德修养方面的重要影响;②可以客观准确地展示传主的人生追求、学术见解、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等,为彰显文章主旨服务;③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并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如果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4)(8分)①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留校任教后,决心一辈子做一个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用一生的坚守诠释怎样做一个好老师;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善良,厚道,有正义感,不整人,保护师生;③有坚持不懈的为人和做学问的精神:坚定,坚持,坚韧;④有仁爱之心:对自己的学生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爱护;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B 14.C(A项不合逻辑,B项成分残缺,D项语序不当。) 15.A 16.(5分)参考示例:①新郑千稼集里找乡愁;②新郑千稼集受游客青睐(欢迎);③新郑千稼集,旅游好去处。(其他答案如比较恰切也可给分) 17.(6分)参考示例:上世纪60-70年代,研发业、制造业、营销业各自所获利润基本持平,制造业稍微偏低;现在,三者利润拉开很大距离,制造业利润远远低于研发业和营销业。(分号前后各3分。) 18.(60分)参考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角度参考: (1)坚持个性,尊重他人,和谐相处 (2)永远坚定自己的选择(信仰) (3)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可贵之处 (4)动与静都是一种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