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7-06 10:33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讲评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3分)命题立意: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
答案与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查找对应,对比分析→检测验证解答本题,首先根据第一段,可以明确: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和”有“中和”“融合”之意然后把各项选择支和文本对照分析,可以明确:A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中不同民族间饮食方式的“融合”,B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与亚洲其他地区在饮食品种上的“融合”,D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从国外引入的某一特定食材用途的扩大体现的“融合”,而C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的本土性原则,没有涉及和外来饮食关系,自然就谈不上“中和”“融合”的意思了。
 2.(3分)命题立意: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D
D项“南北朝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的表述错误,因为第四段有这样的表述: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方法规律】回到原文,仔细对照,注意说法不一致的地方,尤其是本质意思不一样的地方有的选项,命题人故意改变说法,其实意思不变,不要被迷惑。
3.(3分)命题立意:考查“把握全篇文章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D
D项“中华饮食文化也许会失去自我”表述错误,原文“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 “但因其体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会被世界各国认可”也强加因果。
【方法点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原文,将题中选项与原文一一对照,找出异同点再作出判断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古文阅读
4.(3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理解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D(不豫:病重、病危 )
5.(3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积累文言常识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6.(3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B(“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7.(10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5分)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通晓了骑射之术,非常有胆识,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把士卒配发给了他。(关键词“稍”“习”的翻译各1分,“配以士卒”特殊句式1分,大意2分)
 (2)(5分)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关键词“益”“论进”“任使”和定语后置句“将士依附之者”各1分,大意1分)
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通晓了骑射之术,非常有胆识,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把士卒配发给了他。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8.(6分))命题立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合”“浮” (1分)。 “合” 字写出了诗人远望时看到的田野和沙滩合成一片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2分) “浮”字写出了诗人往更远处望时看到的连绵的远山被暮靄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苍茫之感。(2分)。烘托出了作者因离家而产生的愁苦之情。(1分)
9.(5分)命题立意: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诗人的情感由开始的“暂解去乡忧”变为后来的“客悲不自已”。(准确概括,给2分)开始有友人相送,和友人一同欣赏黄昏的景色,暂时缓解了离开家乡的愁苦,后来踏上行程,遥望前路,看到的是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又看到了很多回家的船只,于是离家思乡的愁苦变得更加深重了。(详细分析,给3分,此处分析,如把“归舟”理解为“友人乘船回去”也可以。)
10.(6分)命题立意: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