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6分,每小题2分) 1.B(强加因果,“西方戏剧始终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应该是“西方戏剧产生于祭奠,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戏剧作者”应为“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 2.D(无中生有,戏剧形成渊源与前两者没有“互为影响,互相强化”的关系) 3.C(张冠李戴,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应为“中国戏曲悲剧”和“西方悲剧”) 二、(24分,4—6每小题2分) 4.A 5.C(“工程事务”由工部掌管) 6.B(元兵渡江时,愿意死守的是吴潜) 7.(6分) (1)(刘应龙)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 (2)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 【参考译文】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煕二年进士。被任命为零陵主簿,饶州録事参军。有个叫毛隆的人,专事抢劫杀人,州中百姓遭劫掠,远远地对盗贼喊道:“你是毛隆吗?”盗贼也答:“我是毛隆。”之后,百姓向官府告状,官府捉住毛隆关进监狱,刘应龙说:“盗贼如果真是毛隆,难道肯自认吗?”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没多久盗贼败露,刘应龙因此名声显著。改任崇仁县知县。淮西失守,江西各州有遭破坏的,县尉等听到有变故就先行逃走,刘应龙坚决守卫不离去。 在此之前,理宗长时间没有儿子,将弟弟福王的儿子立为皇子,丞相吴潜有不同意见,皇帝已经不高兴。大元军队渡过长江,朝廷内外受到震动,赶走丞相丁大全,又起用吴潜任丞相,皇帝询问吴潜有何计策,吴潜回答说:“皇上应当避开才好。”又问“你怎么办?”吴潜说:“我理当誓死守卫在这里。”皇帝落泪道:“你想要做张邦昌一样的人吗?”吴潜不敢再说。没多久,大元军队撤退,皇帝对众位大臣说:“吴潜几乎害了我。”于是罢免吴潜的丞相职务。皇帝常恼怒吴潜,刘应龙早晨接受任命,皇帝夜里拿出奏章公文稿交给刘应龙,让他弹劾吴潜,刘应龙说:“吴潜原本有好的声誉,仅是论事有失妥当,面对事变缺少裁断。自高祖以来,大臣有罪未曾轻率地任意杀戮。希望姑且照宽大的法典处理,以保全礼仪。”皇帝十分生气。 贾似道一向忌惮吴潜,适逢京城米价昂贵,刘应龙作《劝粜歌》,宦官取来报告给皇帝,皇帝问明白是刘应龙所作,告诉贾似道米价高,应当立即处理,贾似道找到原因,也恼恨刘应龙。改任司农少卿,随即因右谏议大夫孙附凤弹劾,离开了京城。 景定三年,湖南闹饥荒,被起用为提举常平。因救济灾荒有功,升任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强盗作乱,朝廷认为是祸害,便派刘应龙以显谟阁待制身份担任广州知州、广东经略安抚使。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皇帝屡次特旨征召,授予户部侍郎仍兼侍读,刘应龙七次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官,归隐九峰。 8.(4分)①都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感情;②都通过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 ③都塑造了一个内心凄凉无人理会的自我形象。(4分。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9.(2分)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抒发了人在千里、思而不得的孤寂之苦和无处不在、无从 10.(6分)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不足为外人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