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26 12:02
三、11.⑴E项3分,B项2分,A项1分。A项“扳下来”的动作不能说表现松松的“任性”;C项错在,松松与父亲的看法并不一样:松松说家具“活”的意思是灌进树鳔后,家具有了生命力,而父亲的意思是家具是可以组合的;D项错在,咳嗽声不是幻听,而是新家具接缝的地方发出的声响。
⑵①活泼纯洁,如干活空闲时喜欢攀到树上,喜欢晶莹透亮的树鳔;
②聪颖善良,如见到老树裂缝流出过多的树鳔,就判断它可能会死,并对老树产生怜惜之心;
③热爱生命,如当她认为灌进树鳔的家具又让树木转活后,就又开始采集树鳔。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⑶不同意,因为:①没有小木匠将死去的树木打成家具,下文的情节就无法展开; ②小木匠的话语让松松意识到,死去的树木已经变为另一种形态的东西;
③松松相信,是小木匠将树鳔灌进家具的榫缝后,死去的树木才以另一种形态转活了。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⑷①结构布局上,呼应了小说的标题与开头部分; ②人物形象塑造上,更能凸显松松对生命的热爱;
③情节安排上,对采树鳔做了进一步的交代,使之更加完整; ④主题表现上,更能展现松松对树鳔认识的变化与情感的升华。 (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四、12.⑴D项3分,B项2分,A项1分。A项,屠呦呦1969年才接到“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不能说55年都是为了“研制青蒿素”;C项,青蒿仅是191号样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最受关注的药物;E项,从文中看,评审委员会把奖项授予屠呦呦,是因为她是“最初始的发现者”。
⑵①引出下文屠呦呦一声从事青蒿素研究工作的叙写;
②点明青蒿与屠呦呦的特殊关系,暗示了青蒿给屠呦呦带来的荣耀; 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之美。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⑶①坚定的信念。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努力去做,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甚至不惜以身试毒;
②善于钻研的精神。不仅大量翻阅中医药典籍,而且能从葛洪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方中得到启发;
③创新的意识。大胆使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获得成功。 (每点2分,共6分。如答“勤奋敬业”“写作共享”并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只要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⑷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至少有以下这些人的贡献:
①屠呦呦。是她第一个使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提取出青蒿,抓住了提取青蒿素的关键; ②523项目研究团队成员。比如上海药物所第一个合成出可以制成针剂的青蒿素制剂蒿甲醚;
③传统中医学前贤。比如葛洪、李时珍的医书给屠呦呦提示、启发了青蒿素的疗效与提取方法;
④民间中医。在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带领研究小组成员走访老中医,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五、13. B。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多指褒义。一挥而就:形容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一气呵成” 强调连贯性,“一挥而就”多用于肯定句中,“一蹴而就”多用于否定句中。
14.A,B项语序不当,应将“有机地”调到“结合”前;C项“传播”缺少宾语,可在“多样成才”之后加“的观念”;D项“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 接轨国际市场的必然之举”是并列关系,不能用“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15. D,科学家寻找玻璃的目的是为了探查火星上是否有古老的生命,因此陈述对象应为“生命迹象”;同时,“生命迹象”保存与玻璃中不可能是被动的行为,据此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16.①它是一种知己知彼   ②不是把我变得跟别人一样    ③要找到那个“别人能理解的方式”
(联系开头所提问题与下文阐述内容作答,合乎题目要求即可酌情给分。)
17.示例:图形由两条并行的轨道、三个半圆形组成,三个半圆形图案围绕着轨道构成一棵绿色大榕树。轨道代表地铁,榕树代表福州,寓意福州地铁既快速便捷,又绿色环保。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