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校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D(文本并不能体现“太极拳文化在观念形态上以道家文化因素作为主流”) 2.D(A项“化解和消弭矛盾冲突”表述不精准;B项“让人们树立起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不符合原意;C项“通过习练太极拳,可以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表述不准确) 3.B“在快节奏的时代,习练太极拳,就能让人返璞归真,心境变得安宁”表述太过绝对。 4.D 5.D(镇最早为军事据点) 6.C(当时只是李清助守。在希颢焚烧阳武后离去,李澄才前往郑州) 7.(1)李澄派遣卢融带着奏表抄小路到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德宗嘉奖他,亲手写了帛诏藏在密丸内。(“间道”1分,“行在”1分,“署”1分,大意2分) 文言文翻译: 李澄,辽东襄平人,他是隋蒲山公李宽的远世子孙。李澄因勇敢剽悍隶属江淮都统李垣幕府任副将。又跟从李勉到永平军节度使幕府,李勉为汴滑节度使,上奏推荐李澄任滑州刺史。李希烈攻陷汴州,李勉逃走,李澄举城投降叛贼,李希烈任他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李澄派遣卢融带着奏表抄小路到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德宗嘉奖他,亲手写了帛诏藏在密丸内,授任李澄刑部尚书、汴州节度使。李澄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李希烈起了疑心,派养子六百人防范他。贼军急攻宁陵,邀令李澄到石柱,李澄悄悄派人焚烧军营假装惊逃,李希烈那些养子果然乘机抢劫,李澄全部斩杀了他们。并将此事报告,李希烈不能追究。贼军派遣将领翟崇晖率领精兵进犯陈州,还没返回,汴州贼军的兵少,李澄估计他们不能控制自己,又有宦官薛盈珍持节来到,封李澄为武威郡王,赐给实封,于是李澄焚烧叛贼旗帜符节归顺朝廷。李希烈已经失去李澄,而且翟崇晖又失败了,因此逃奔汝南。 李澄率领兵将攻取汴州,驻扎在北门不敢进攻,等到刘洽军驻扎东门,贼将田怀珍接纳他。等到李澄进入时,刘洽已经占据子城了。李澄于是驻军在浚仪,两军士兵每天忿争,不能安宁。适逢郑州贼将孙液投降李澄,李澄派遣儿子李清快马前往。先前,河阳李芃派副将雍希颢进攻郑州,多次残酷抢掠,孙液抵抗他。等到孙液接纳了李清,雍希颢大怒,急攻郑州。李清帮助守护,杀河阳兵数千,雍希颢焚烧阳武后离去,李澄便前往郑州。皇上下诏授任李清检校太子宾客,改名叫克宁。贞元初年,升任李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李澄开始封陇国公,后来又进封王爵,他每次呈上表章,必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士大夫讥笑他粗野。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李澄去世后,李克宁秘不发丧,过了十天,想要自己统领军镇事务,而行军司马马铉不同意,李克宁杀了他,增加士卒据城固守,将要作乱。刘洽派兵屯驻在边境上,派使者劝阻,于是停止,但道路断绝了半个月。皇上下诏使贾耽代任节度使,李克宁才护丧而归,他索取府库中的全部财物夜晚出发,军士跟随几乎将城中财物抢夺光了。李澄的灵柩运到京城,朝廷还赐给李克宁一区庄园、一千缗钱、数千石粮食。 8.答案:柳词借“晓风残月”抒发的是相恋之人的离别之苦;本词借“晓风残月”表达了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意思对即可) 9.①直抒胸臆或虚实结合。开篇虚写春光消歇,实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手,不禁悲从中来。②反复或顶真手法。连用两个“伤心切”,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③寓情于景。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意指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 10.⑴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1)(1)ED (E 3分,D2分,c1分,A、B不得分。)(A小说并未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及其对人格的扭曲,而是赞扬了阿尼尔的善良,让读者感受人性的光芒B小说中的高潮部分应是我把钱偷偷送回;C小说中未表现出阿尼尔总是把钱塞到床垫下,“总是”表意绝对化了;) (2) ① “我”是全文的线索,通过描写我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 ②用“我”的偷盗行为衬托阿尔尼善良宽容的美好品质;(2分) ③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使文章真实亲切,便于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2分) (3)①阿尼尔是个心地善良、热情、随和的年轻人,他可以去帮助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并教他做饭、写字、数数。 ②阿尼尔宽容大度,注意维护他人的尊严。他知道“我”偷了他的钱,却又不点破,不让“我”难堪。 ③阿尼尔心怀信任,内心真诚,他对“我”从不设防,真诚以对。 ④阿尼尔有心机和小聪明,懂得用转贷的方法赚钱。 ⑤阿尼尔粗心,他经常不知道自己丢了东西。(以上5点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4)这个情节安排合理。①因为“我”虽然是个小偷,但“我”本性善良,也希望过有尊严的生活;②“我”被阿尔尼身上那种诚挚所感动,感受到了人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怀,因此把钱退回去就成为了人之常情;③生活中有许多人因生活贫困无助而误入歧途,这样安排情节,表现了对这些人命运的关注;④表达了文章呼唤美好人性的主旨。(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