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14 12:5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设法弭盗      弭:消除
B.案行府署中      案:巡视
C.凡再典贡部      典:主管
D.属端出镇襄阳    属:嘱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污法而害人矣         ②夫列子御风而行
B.①因留为枢密直学士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C.①人莫之知也             ②不知老之将至
D.①访以时政得失           ②教以慎于接物
11.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B.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C.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D.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    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镇守襄阳的吕端担任了枢密直学士。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3分) 
(2)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3分)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泰伯》“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的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