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诗集自序① 李梦阳 曹县盖有王叔武云,其言曰:“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鼓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而文人学子,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作者,雅也。而风者亦遂弃而不采,不列之乐官。悲夫!”李子曰:“嗟!异哉!有是乎?予尝聆民间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声哀,其调靡靡,是金、元之乐也,奚其真?”王子曰:“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辨也。”李子闻之,矍然而兴曰:“汉以来不复闻此矣!’’ 王子曰:“诗有六义,比兴要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也。夫途巷蠡蠡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故曰: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李子曰:“虽然,子之论者,风耳。夫雅、颂不出文人学子手乎?”王子曰:“是音也,不见于世久矣,虽有作者,微矣!” 李子于是怃然,已洒然醒也。于是废唐近体诸篇.而为李、杜歌行。王子曰:“斯驰骋之技也。”李子于是为六朝诗。王子曰:“斯绮丽之余也。”于是为晋、魏诗。曰:“比辞而属义,斯谓有意。”于是为赋、骚。曰:“异其意而袭其言,斯谓有蹊。”于是为琴操②、古诗歌。曰:“似矣,然糟粕也。”于是为四言,入风出雅。曰:“近之矣,然无所用之矣,子其休矣。”李子闻之,暗然无以难也。自录其诗,藏箧笥③中,今二十年矣,乃有刻而布者。李子闻之惧且惭。曰:予以诗,非真也,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然又弘治、正德④间诗耳,故自题目《弘德集》。每自欲改之以求其真,然今老矣! 【注】①这是李梦阳晚年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序,文中的“李子”是作者自称。②琴操:琴曲名。③箧笥:竹箱之类。④弘治:明孝宗年号。正德:明武宗年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作者,雅也 B.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 C.非雅俗之辨也 D.异其意而袭其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埋然而兴曰 B.①不见于世久矣 C.①子其休矣 D.①乃有刻而布者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B.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C.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D.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武在与作者的对话中,提出了“真诗乃在民间”的观点,并用孔子“礼失而求之野”的言论来加以佐证。 B.作者认为一些具有金、元时代特点的民间歌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王叔武表示赞同,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C.王叔武强调“比兴”的重要性,认为文人学子创作的诗大多过于直白,主要是过多考虑用词而忽略情感造成的。 D.在这篇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认为自己的诗只是“韵言”而非“真诗”,这种自我反省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