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第I卷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 印)、录事。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 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 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 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律学、书学、 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 校有学生十来人。 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 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 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 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 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 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进士科主 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进 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时有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制举则是临时考试,是为了网 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 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来唐太宗大力 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 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来唐入学,又 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进行招收。 授实用学问。 道多样化。 容易的多。 得以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