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原文为“点画未必仔细“,“未必”是不一定,不是不需要,曲解文意) 2.C(“使书法意味在石头上的到了最大体现”错,相较篆刻“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 3.B(原因分析错,传播知识也是因素之一) 4.A 5.B(内遣,指宦官出使) 6.C(吴麟征自杀不是因为思慕文天祥,同时并不是吟诵着诗赴难。) 7. ①国家像皇天一样有福气,一定不会有什么祸事的。很快军队、粮饷都会聚集起来,您惊慌什么呢?(“虞”,灾祸;“旦夕”,很快; “集”,聚集;“遽”,惊慌;何遽,宾语前置;各1分) ②麟征又写了一篇几百字的奏议,六部官员都不肯签署名字,只有他一个人上书直言,(皇帝)没有觉悟过来。(为,写;“疏”,上书;“昌言”,直言; “省”,觉悟;补出主语“皇帝”;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初任建昌府推官,捉拿捉拿有声势的不法之徒,缉捕大盗,理政才干逐渐出了名。后来为父亲守丧回家去了。除丧服后,补兴化府推官,为政廉洁、公正,有威望,僚属没人敢因为私事求他。 崇祯五年,麟征升为吏科给事中,他上书说:”安民的根本在于守令。郡守廉洁,县令就不敢贪赃。郡守仁慈,县令就不敢酷虐。应该仿照宣宗任用况钟的旧例,认真加以选择,然后以礼派送,再加上用玺书加强他的职权,让他便宜行事,并长久任职。”当时朝廷没能这样实行。八月,暴雨冲毁山陵,昌平发生地震。麟征趁机请求停止派出宦官,上书说:“宦官出使,开始虽然有时能揭发问题,但到最后都变得含糊不清。我请求能撤回派往各地的使者,来明确宦官不干预政事的道理,采纳大家的意见来选取、贬黜大臣,斟酌办事的情况来权衡吏人才能,希上天象的变化可以转变,时局的艰难困苦可以补救。”皇帝认为他借事胡乱上奏,严厉地斥责了他。 十七年春,麟征被推举当了太常少卿。不久,贼兵逼近京师,麟征奉命守护西直门。西直门正对着贼兵的要冲,贼兵假扮成勤王部队要求进城。宦官想放他们进来,麟征不同意。他用泥土、石头把西直门塞得坚固无比,然后召募死士,把他们从城墙上吊下去袭击贼兵,斩获了不少贼兵。贼兵攻得更紧了,麟征跑着入朝。到午门时,魏德藻拉着他的手说“:国家像皇天一样有福气,一定不会有什么祸事的。很快军队、粮饷都会聚集起来,您惊慌什么呢?”把他拉了出来。第二天,城被打下了。麟征写信跟家人永别,说“:祖宗打下的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一天之间成了这样,虽然天子自己遭到了灾祸,小百姓身家绝灭的灾殃已经无法避免了。我身为一名谏议大臣,对朝廷的事务无所匡救,依法应当剥去袍带。然后解下带子上吊了。家人赶到把他救了过来,围成一圈流着泪请求说:“等祝孝廉来后你们分别一下,行吗?”麟征同意了。祝孝廉名叫祝渊,是跟麟征一起参加乡试考试的人,与麟征交好。第二天,祝渊来了。麟征慷慨地说“:我还记得当年考中进士时咏文信国的《零丁洋》,现在山河破碎了,我不死又能做什么呢?”酌酒跟祝渊告别后,麟征就上吊死了。明朝追赠麟征为兵部右侍郎,谥忠节。 当贼兵打下山西后,蓟辽总督王永吉奏请撤回宁远吴三桂的兵力来守卫关门,希望京城在紧急时有依靠的军队。皇帝把他的意见交下来讨论,麟征认为永吉说得对。辅臣陈演、魏德藻不同意,说“:无缘无故抛弃两百里领土,我们不能承担这个责任。”麟征为这事又写了一篇几百字的奏议,六部官员都不肯署名,只有他一个人上书直言进谏,皇帝帝没有觉悟过来。等到战火完全波及皇宫,皇帝才后悔没听麟征的话。 8.(5分) 雄伟壮阔,(1分)景色多变。(2分)危楼倚空,乾坤万里,体现雄伟壮阔;潮涨潮平,来而复往;山色易变,时有时无;烟岚聚散,或淡或浓,体现多变。(2分) 9. (6分) 曾诗表达了宦海沉浮之感。(2分)借多变的景色暗示宦海沉浮。(1分) 王诗抒发了慷慨报国之志。(2分)借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1分) 10.(6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