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伯使辞焉 A.言辞 ②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 A.宽厚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逮吴之未定 B.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 C.申包胥以秦师至楚 D.而赏始于包胥 10.请用“/”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3分) 11.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12.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①-②题。(3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这首先时候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集总集《 ②这首诗表达了 1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4分) 14.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6分)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左传》)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平”?(《论语》)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5分)。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