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蚌埠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01 18:32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 ~7题。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镪,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犹冀父复瘥,旦夕可以婉告。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
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忽一夜梦父曰:“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问:“何在?”曰:“明日畀汝。”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
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数年来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闻。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抑何其神哉!”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月生固哀之 悲哀
B.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 欺凌,残害
C.妻及长子相继殂谢 死亡
D.醒而异之 感到奇怪
5.下列对于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孝友,《毛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它要求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文明标准。
C.桓、孟之德指为妇的美德。桓指东汉鲍宣妻桓少君,孟指东汉梁鸿妻孟光。旧时以桓少君、孟光为自甘守贫的贤妻的典型。
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聊斋志异》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补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月生的父亲是一个富翁,也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临终之时已经洞察到未来之事,做了周密的安排。
B.李月生一生豪爽,爱好交游,最后山穷水尽,但是当他落魄之时却无人施以援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态炎凉。
C.李月生的家是非常和睦的,父慈兄友弟恭,尽管父亲分家产时将大部分分给了兄长,月生对此也能坦然接受。
D.本文带有明显的鬼神神秘色彩,冥冥之中天注定,人的一生皆有定数,体现了在特定时期人的思想的局限性。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
②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言皆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凑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赵孟頫,宋宗室,历宋元之变。宋末官真州司户参军;入元,被元世祖重用。本诗作于暮年。岳鄂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
8.这是一首哀痛伤惋的悼歌,不仅是西湖山水不胜悲,更寄寓了作者亡国破家之悲,试分析“悲”的具体内容。(5分)
9.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对诗人抒发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3)《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 ,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