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届高中三年级二诊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14 22:23
遂宁市高中2016届二诊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试题分析: D“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错。原文为“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试题分析:A.“国画产生了中国文化”有误,应为“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B“真实再现”有误,应为“艺术再现”。C. “创作出的作品就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有误,应为“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C。试题分析: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B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D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 D.次:驻扎。
5.(3分)A
6.(3分)C.颠倒了次序,改变了原文意思。原文是“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
7. (10分)
(1) (5分)译文:(安丙)陈述吴曦反叛的原因以及假托圣命平定叛贼、乘便奖赏有功人员的情况,自我弹劾等待治罪,用盒子装着吴曦的首级和吴曦接受的金国人的诏书、金印以及隐藏的庚牌交给驿使。(“所以”“矫”“便宜”“函”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5分)
(2) (5分)译文:到达遂宁,贼兵依然在普州的茗山依仗(险峻地势)固守。安丙下令各军合围,断绝他们砍柴取水的道路而使他们陷入困境。( “负”“固”“樵汲”“困”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年间考中进士,调任大足县主簿。任隆庆府通判,嘉泰三年,郡中发大水,安丙禀告守臣张鼎,发放常平仓的粮食救济灾民。不久又开凿山石使溪水改道,从此没有水灾。任大安军知军,发生旱灾,百姓吃饭困难,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事情报告皇帝后,下诏增加一级官阶。
开禧二年,程松担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职。程松晚上邀请安丙商议。安丙向程松说吴曦一定会贻误国事,程松没有明白(安丙的意思)。因为安丙曾经是吴曦父亲的门客,一向了解吴曦。开禧三年正月甲午日,吴曦冒称伪号建置百官,向金国称臣,任命安丙担任丞相长史、代理行都省事。事态已经严重,安丙不能脱身,考虑到白白送死没有好处,表面上参与暗地里却在谋划。于是和杨巨源、李好义等人谋划除掉吴曦。安丙派弟弟安焕去联络各位将领,相互击掌约定。于是传达文告到各道,安居如前。吴曦僭位共四十一天。三月戊寅日,(安丙)陈述吴曦反叛的原因以及假托圣命平定叛贼乘便奖赏有功人员的情况,自我弹劾等待治罪,用盒子装着吴曦的首级和吴曦接受的金国人的诏书、金印以及隐藏的庚牌交给驿使。
当时正在议和,只有安丙告诫整顿将士,以攻为守,威名声望很显著。当时边境沿线的关口全被金兵毁坏,安丙写信给当时的宰相,说:“现在在关外广泛交结义士,按月供给粮食,让他们各自保住田地房屋,等到事情平定,就把他们编入军籍并鼓励他们耕种,或许可以保持长久。”
叛贼张福、莫简作乱。贼兵从阆州赶往遂宁,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残杀灭绝的。安丙想亲自带着十万缗钱去益昌招募士兵。魏了翁写信给宰相,认为安丙不起用,那么贼兵不能马上平定,蜀地不能安定,即使叛贼也说:“必须安相公做宣抚,事情才能平定。”朝廷下诏起用安丙担任四川宣抚使,准予方便适宜地行事。安丙上奏说:“我不辞年老以报效国家。”到达遂宁,贼兵依然在普州的茗山依仗(险峻地势)固守。安丙下令各军合围,断绝他们砍柴取水的道路以使他们陷入困境。没过多久,俘虏了张福等十七人。
在这以前,夏国人来朝请求派军队合力攻打金国人,安丙一边上奏一边行动,分别派遣将士去秦、巩、凤翔,委派丁焴指挥,部队驻扎在巩地。夏国人由枢密使子宁众带兵二十多万,约定夏国军队在野外作战,宋国军队攻打城池。不久进攻巩地失败,于是休兵。安丙去世,报丧给皇帝,停止上朝两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 (5分)答:“推”一词用得妙之处在于,①运用夸张手法,(1分)突出“尘埃”之多,(1分)形象写出词人风尘仆仆之状。(1分)②更写出词人因“被檄出郊”而内心郁闷之重。(2分)
9. (6分)答:下阕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希望及早超拔出来的情感。(2分)“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道出了诗人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1分) “且尽清樽公莫舞”,既表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1分)而“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又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1分)因此“万感天涯暮”,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凄凉。(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每空1分,不得错字、添字、漏字、调换语序。)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