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閤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厓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厓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閤/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 B. 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閤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 C. 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閤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 D. 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閤/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进士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封建社会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迁”“擢”“除”指古代官员职 位升降。“迁”“除”指贬官,“擢”指升官。 C. 古代“学士”为官职名称,如“内阁大学士”“首辅大学士”“端明殿学士”等。 D. 弹劾是指对享有特别权利的政府官员或法官等违法时进行刑事追诉的一种程序。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秀夫才华出众。年少求学时,其师二孟先生很看重他;中进士后,又得到李庭芝的长久赏识和重用,李庭芝即使调动官职也不让他离开自己。 B.陆秀夫性格沉静。他虽才华出众,却不苟且求人了解自己。每每同僚议事,他都沉默不发一言,即使在酒宴上神色也矜持庄重。 C.陆秀夫坚持己见。他参与议事时与陈宜中意见不合,虽然陈宜中是他的上司,但他不放弃自己的意见,导致本就嫉妒他的陈宜中指派言官对他进行弹劾。 D.陆秀夫忠诚爱国。当益王因为受惊生病去世时,群臣都想要离去,陆秀夫义正词严的一番话使群臣改变了想法,大家共同拥立卫王为帝。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 (5分) (2) 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 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8—9题。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中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5分) 答: 9. 两首诗的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一晃年岁半百的诗人,回首当年,一言难尽的感情。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