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受任于败军之际 11.(25分) (1)(5分)选D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A项“奠定感情基调”不准确;C项应为补叙手法;E项“更表达了作者对圈地养羊这种急功近利社会现象的批判和痛心”不恰当,主要的情感应该是对老牧人的赞扬之情。) (2)(6分)①为老牧人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增添了小说的意境美。(环境)②白云与“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仙风道骨”的老牧人形成映衬(或使用了烘托手法),不仅表现了老牧人清朗高洁的形象和美好的心灵;而且使老牧人这一形象更具圣洁的象征意义和传奇色彩。(人物)③表现了对老牧人像“云”一样圣洁美好形象赞扬的主题。(主题)(每点2分) (3)(6分)①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如:老牧人经常给其他牧人讲牧羊经,并且能用马头琴召回抛下羊羔、自顾吃草的母羊。②乐于助人、责任感强。如:写老牧人为制止超牧而奔走呼号,并最终让嘎查达停止过度放牧表现责任感强。通过养58只羊帮助抚养58个孤儿表现乐善好施。③热爱自然、回归自然。如:老牧人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便设法让野狼和神鹰带走自己的躯体。体现了老牧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性格特点。④生活自在、闲适恬淡、乐观满足。如老牧人认为牧羊就是做神仙表现其乐观满足的性格。老牧人在草原上过着悠闲简朴的游牧生活,平和闲静。(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4)(8分)答案示例一:①利用自然要把握客观规律,积累经验,既能节省资源,也能事半功倍。如老牧人养羊经验丰富,根据草地植被的季节特点进行放牧。善于积累利用自然的经验,能用马头琴召回抛下羊羔、自顾吃草的母羊。 ②人对待自然应具有长远发展可持续的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小说中嘎查达要做跨越式发展和老牧人希望别超牧,草场扛不住的两种态度的对比,最终以嘎查达的妥协而告终。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胜利。 答案示例二:①人要享受自然,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培养博大胸怀。老牧人在风景优美的草原上尽情享受着悠闲简朴的游牧生活、生活平静。自然的熏陶使他成为了一个仙风道骨、不慕名利、具有博大爱心和悲悯情怀的人。 ②人要有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老牧人最终设法让野狼和神鹰带走自己的躯体,体现了老牧人回归自然、最终融入自然和忘我的人生境界。 (答出一点启示给2分,分析2分,答出两点启示并作分析即可得8分。考生答案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2.(25分) (1)选E得3分,选A得2分(B.“介于韩愈柳宗元之间”是对江藩评价的曲解,而且江藩的意见未必是定评。C.刘轲是古文运动忠实的支持者和践行者、捍卫者,应当说他也参与了古文运动;文中没有提到他与柳宗元的交往。D.强加因果,说影响不及李翱、皇甫湜也不对。) (2)①名字:刘轲,名轲,字希仁,其名来自于孟子,孟子名“轲”。(2分)②文章:刘轲大力推崇古文,行文取法孟子,汪洋恣肆。(2分)③思想:孟子为儒家亚圣,刘轲思想中的主体是儒家精神。(2分) (3)①刘轲大力推崇古文,写文章取法于孟子,在韩愈、柳宗元领导发起的古文运动中,刘轲是忠实的支持者和践行者、捍卫者,与韩柳齐名,影响深广。(2分)②刘轲对《春秋》有深入的研究,写出《春秋三传指要》十五卷,有求实创新之功。(2分)③他提出了治史治经在于经世致用,要做到既知又行的主张。(2分)④刘轲勤于著作,曾写出了《汉书右史》《隋鉴》等许多史书。(2分)本题最多得6分。 (4)①在当时,他的光芒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大家掩盖了。②在广东,他的光芒被张九龄等名人掩盖了。③在罗浮山,他的光芒被佛道仙翁掩盖了。④加上他留存的作品很少,不为人所知,宣传力度不够。(每点2分,共8分。) 13.B(“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意见不一致,但都有明确的观点或态度。“莫衷一是”强调很多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14.D(A项偷换主语。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许多”与“悉数”也矛盾,不合逻辑,应将“悉数”改为“纷纷”。B成分残缺。“学习成果”后加“的评价系统”。C项结构混乱。“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句式杂糅,应该为“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或“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15.B 16. ①写法简单;②木板和石料也曾充当过书写材料;③它们基本都已消踪灭迹。(每处2分,意思对,且能与上下文衔接即可。) 17. 该标志由和平鸽、形如“V”字的长城构成。长城寓意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长城图案组成“V”字,寓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五只和平鸽象征和平与希望,也寓意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18.参考立意: 贴切:1.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悲观。人总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要乐观地面对;2.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希望虽微,永不放弃,坚持到底。 |